在我国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决战中,以电动汽车为主力,强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只看到了竞争对手的尾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销售量,二是销售价格,这两者都对合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技术路径,不论是增程、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各个价格区间都有耳熟能详的产品,投放了足够多的产品参与竞争,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曾经长期定位于低端,20万元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天花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品牌的价格天花板被彻底打破,华为问界M9销售均价不仅超过50万,而且在50万以上的区间销量第一,还有比亚迪的仰望系列,蔚来汽车的ET9等产品都是定位为高端的产品。
今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唯一的外资品牌是特斯拉,剩下的参与者全部都是中国自主品牌。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最大的优势不是规模,而是速度。新车型的开发时间在三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是外国公司所需时间的一半。软件更新速度转瞬即逝,日本、美国或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尚未找到如何跟上中国汽车制造商创新速度的方法,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战略轻松实现了技术突破。
1、海外决战
中国的汽车出口,2023年直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现阶段,中国是欧盟汽车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汽车总体量,从2022年到2023年增加了近40%。
在出海上,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市场,尽管10月份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新关税,使中国出口至欧洲的汽车成本增加了35%,使得中国电动车在欧洲销量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电动车仍然占据欧洲新电动车销量的十分之一。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大众、宝马在内的欧洲制造商就开始制造电动汽车,但这些德国公司,错过了控制电池成本的机会,相反,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主导着电动汽车原材料和核心组件(电池、芯片)的生产,得益于电池成本的良好控制,能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汽车,同时德媒也认为“德国制造商的商业模式有问题”,其制造的“电动车太大且太贵”。
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已经在东欧设立工厂,直接为欧洲大陆提供服务,并凭借价格优势和先进技术对欧洲传统车企构成威胁。鉴于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领域的发展,法雷奥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Perillat曾就来自中国的竞争威胁向欧洲领导人发出严厉警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功,不断升级出海模式,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再到如今的产业链出海,全产业链布局,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带动上下游企业(如电池、材料、充电桩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通过这一协同布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既完善了海外汽车产业链的支撑,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能效率和服务水平。
当然,中国自主品牌与世界知名企业的决战,不仅是品牌、技术的决战,还有贸易壁垒的决战,中国已经拿到了新能源车电动化的通关密码,彻底攻克了这个产业,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车将轻易席卷全球。
2025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将面临一个新的压力,即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即将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或将给这个国家带来史无前例的贸易关税打击,且对供应链安全也是不小的挑战。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大概率会落下,曲线在墨西哥进入美国,也要遭到围堵。
还有,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主力军是新能源汽车,但目前从全球角度看,全球向电动汽车的转型放缓给汽车产量带来了不确定性,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正在萎缩。
8月份,欧洲电动车销量总体下降了44%,因德国政府计议中的补贴政策未能落实,德国电动车销量暴跌了69%,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热情正迅速降温,加之,电动汽车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尚未建立完善,都使消费实际情况不如预期。
美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电动汽车来帮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最大比例的受访者(38%)表示他们仍然会购买纯汽油车,而34%的人表示会选择混合动力车。
今年3月,美国下调了为达到汽车尾气排放限制规定而提出的纯电动汽车普及目标,同时承认混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达成排放限制规定能够发挥作用。
2、国内淘汰赛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外部环境仍面临美西方持续加大打压力度、国内需求“供强需弱”等方面的挑战。
毫无疑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决定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然而,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会出现什么样的趋势呢?扩张时代结束了,决赛阶段到了,各家产品纷纷进入其他品牌的核心优势腹地,开始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不少品牌开始步入倒计时。
2024年初的高合,年末的极越,都算是新造车企业洗牌的序幕,而重头戏,在2025年,汽车圈要进入“大决战、淘汰赛”,更远的未来,整个行业的运行轨迹,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革命浪潮中,比亚迪、奇瑞等拥有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新力量崛起,国内汽车龙头上汽、广汽、北汽、一汽等利润在急剧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龙头上汽、广汽等归母净利润跌了39%,跌了97%。造车新势力除个别实现了盈利,其他大都在生死线上挣扎。
有人断言,中国汽车产业必将重走家电、智能手机之路:经历残酷的价格战,进入成熟期后并购、整合,少数企业经过市场选择成为赢家。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烈度开始不断上升,新能源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2024年,是冰火两重天,进入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的生死淘汰赛正在加速到来。
不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产销量同比增长,零售渗透率连续突破,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半场已经宣告结束,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产品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新技术如全固态电池、液冷超级快充、线控底盘等也在不断突破,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行业内卷现象严重。各大车企纷纷加强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实行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