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供应链各环节衔接与协作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3-04-24 10:16 | 作者:本站

——2013年第三届中国快速消费品供应链与物流高峰会演讲实录

  王赫: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的能够参加由《物流技术与应用》举办的会,因为本身平常读这个杂志也比较多,也被它的务实,包括一些探索的精神吸引。同时看到今天这个会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会,从我这边的小经验分享来讲,也是一个非常操作性的东西。

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赫

  刚才恽总也讲过,我们做快消品物流的企业现在压力有多大,实际上我们也是感觉到快速消费品的物流,有一句话领导经常跟我们讲,说是方法总比问题多,我是感觉到快速消费品的物流行业里面,问题总比我的方法多,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杂志的务实精神带领下,我们能够聚在一起,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解决大问题还是小问题的方法,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对我们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把我们的企业简单的业务背景介绍一下,因为可口可乐等于说是分区域授权经营的,在北京这个地方,1.8万平方公里,我们大概其服务2000万的人口,卖掉的产品基本上都在PPT上有显示,从瓶子来盘,我们有将近83种瓶子,从包装组合以后,我们大概有20个SKU,每年在北京地区要卖掉将近70万吨的饮料,大概算了一下,有9亿个瓶子。

  为什么快速消费品的物流这么难做呢?基本上我们有的时候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讲,包括我们可口可乐公司自己讲,我们发现我们其实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关注这方面更多一点。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问自己,我们到底是一个差异化领先的公司呢?还是一个成本领先的公司。实实在在讲,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可口可乐是做品牌的,应该跟我们说的驴牌,应该走那个路子。但是实际上美国企业的商业竞争,包括我们自己的内部运作,实际上在成本精细化管理这方面做到了,基本上是很极致了。我们现在一瓶可口可乐的饮料,成本加上一些费用,在市场里面卖都跟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差不多,所以这种我自己感觉这种商业竞争会给社会大众带来一定的服务,这是对社会有益的,因为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这样一个物超所值的产品。

  现在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的市场范围,是没有任何的企业再敢进入到汽水的生产或者经营的领域了,这么讲的话,实际上就是感觉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供应链成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每个供应链的环节上面,可能去精耕细作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实际上我们感觉到已经很吃力了。更多的是在供应链的一些环节上,我们的衔接和优化还是有空间的,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写作,实际这里面我们还有一些文章可以做。

  刚才的业务循环,就是我们可口可乐的供应链的人一天干的事情,从销售预测开始,一直到我们做好营运计划,再把它生产出来,通过配销中心送达到消费者。以前我们一直关注着从原材料厂商到客户仓库这一个过程,目前为止,公司这边又会提出来一个端对端的概念,我们可能目前更强调用怎么样一个方法去跟消费者,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反应出来可口可乐公司是通过供应链这样一个大家的优化,能够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非常有效率的价值链,使价值链上每一个参与者得到自己应有的好处,最终把最大的福利贡献给消费者。

  实际上我们在看到每一块的成本,都是我们每天日常,或者每个月、每年要不停的面对的这样一个负担,或者是我们的一个工作内容,每天要跟它打交道。这些东西我们有强大的财务部门的数据在天天的跟着我们跑,我们也得天天看,但是更多的,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设计性的东西,包括衔接的东西会对成本,或者效率有更大的一个影响。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供应链里面的效率,75%都是由你的基础设施来决定的,这个我也没有去具体探讨,说是哪个公司研究的结果,对我来感觉,的确这么多年的经验出来,的确是我们的很多供应链的效率,更多的真的是有75%,或者是有更高的东西是由你的上层设计来决定的,这个一方面是你的基础设施的设计,另外一方面是你的流程,包括你的模块之间的衔接的这种设计,决定了你日后75%的效益。可能那再想要改也已经很困难了。

  所以我们更强调一些生产基地布局的优化,是希望把生产的模块跟我们的物流模块这种衔接做的好一点,然后我们更强调我们的生产批次跟库存的优化,使我们整个物流加制造成本能够优化。包括RDC我们也有一个优化的过程,是要强调我们的库存成本跟配送成本的一个优化,这部分工作,公司从高层到低层都在做。

  首先想讲讲原材料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协同,这个完全是从我们自己的一些做法来总结出来的,原来的题目是想做一个物流商,或者是制造商跟零售商的协同。我们感觉实际上大家都是类同的,我们先讲讲我们跟自己的价值链上游的供应商是怎么合作的。

  首先可口可乐它有一个非常好的流程设计,叫做浓缩液的集中生产,实际上饮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的添加剂的东西,或者说原料也是从植物里面提取出来以后,也是各种不同的成分。我们看到如果这种配方也好,这种主剂也好,如果到每一个生产点都要分别去添加的话,这个难度就非常大,实际上国内有好多企业还在这么做,包括有些做冰激凌可能都还是这样,每个企业自己都在去添加自己的添加剂的这些东西,花很大的社会的钱,在每一个生产点上都去要防备自己的工人把添加剂加错。实际上可口可乐在全球是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剂生产点,但是有一些添加剂之间可能会起反应,但是他把一个口味的添加剂集中成两三个成分,这样到生产点上去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节约了很多的成本。

  另外我们跟供应商在做的集团中央采购,实际上也是能反应上下游合作关系的,实际上从我们本身来讲,我们其实从具体的从业人员来讲是不愿意做中央采购了,束缚了各个经营单位、基层这些人的积极性,肯定是有问题,肯定对他的个人利益是有影响的。但是这是一个大势所趋,也是方便双方来提高效益的方法。

  另外一个,一些采购批次和库存的优化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一个统一的考量,缩小采购批次,降低我们原材料库存的存量肯定是我们要做的,但是我们也不想一味的去压供应商,你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可能在采购份额的分配上会做一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的调整,比如说有三个供应商的话,可能一个供应商准备可乐易拉罐的库存,雪碧由另外一家准备,芬达由另外一家准备,这样就比以前会有一个费用的节省,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一点一滴的去做,因为我们也在想怎么去帮助整体供应链达到最优。

  我们有一些很大的设计,但是我们可能有的时候连一点点小的工作都没想去做,或者也不愿意去做,这个有的时候……因为本身这个就是很大的一个题目,我今天里面也会透露这么一个想法,不管有多小,多么细微的一些进步和努力,都要从我们自己去开始实践,去开始把它做下来。

  另外我们也有一些方便供应商的举措,因为以前都是白天收货,现在在北京因为交通非常的拥堵和管制严格,基本上我们都是24小时收货。同时这种收货的计划跟供应商的衔接,基本上洲际化已经很准了,而且包括我们会有一些把检验时间缩短的部分,放行检验之后,以后出现大批次的原材料污染,如果追溯回来以后都要负责的。所以双方的承诺缩短了大家在日常操作中的环节和成本。

  我们现在在做的比较大的一个动作,其实是生产基地的布局和优化,以前可乐在中国发展业务的时候,市场可能比较多,拿下来一个市场就建个工厂,现在看这种物流衔接,整个的供应链成本是受到了一些挑战。这里面我们会对制造成本、物流成本有一个平衡,这里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一些图片,但是这个工作真的是一定要做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生产批次跟库存的优化,这里头我们有一个计划的%,他会去研究这些东西,我们为什么要设定我们最小的库存量,或者是我们的库存量要设计到多少,这都是有数据和理论根据的,这里面有时候可能只需要我们动脑筋去用大学里面的,叫概率论也好,叫什么也好,把它去研究一下你就会弄明白的。

  实际上我们也有一些组织的同事,基本上有表格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做出来,比如说我们一天生产线上做了3个SKU,4个SKU,大概72小时是一个最经济的产量,做一个循环,加上我们不同的预测准确率,我们会用多少的库存,这些东西其实对企业来说都很有用,这个也是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大家把这个工作架构做好了以后,又能够帮助大家去节约很多的费用和成本。

  在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这样一个平衡确定以后,我们可能剩下的就是更关心DC库存成本和配送成本这样一个优化,这两边如何能够做到最多。以前可能我们更多的做法是哪里有需求了,我们就会去把他建一个仓库,我们更好的去服务,很少做一些测算。现在我们也是能够把合理的配送费用和仓库的运行费用放在一起,我们看看整个的成本黑是怎么样。这个最早的是我们在06年的时候,在天津、河北做的,当时我们有51个DC,后来减到了15个,整个的物流的成本……当然静态的这种成本只下降了5%,另外等于说克服了物流成本上涨的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净下降了5%,感觉还是很有用的。

  从另外一方面,在库存或者叫仓库管理,跟配送或者是叫做运输的管理过程中,其实也有协同的一个必要性。其实我们每一个供应链的节点,实际上就跟我们刚才看到的供应商,包括制造商、物流上一样,企业内部也是有分割的,大家的KPI和考核都不一样,所以说衔接起来也是有困难的,但是只要每做一点衔接,对整个的体系和价值的帮助将会很大。只是我们以前的配送和运输,到了以后是要看仓库的脸色去决定他的效率的,你这个东西可能从实际的运作来讲,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灰色的东西,你给仓库可能多给一包烟,他就多快帮你装15分钟,你可以多跑一趟。这个我想不光是在不同的单位之间会出现,其实企业内部不可否认,肯定也会有的。

  后来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浪费,我们就会要求仓库必须把所有的出货订单,一定要提前备出来,包括第二天的订单,在当天的夜里一定要装和车,这个作为硬性的仓库的KPI,这样我们仓库的周转效率从1.8趟提高到了2趟,大概提不到10%。

  同时又的地方,有些小的环节衔接可能更小,但是可能带来的一些收益也是很明显的。像可乐的量非常的大,我们在仓库里面会有一个规定,所有的车到了以后一定是要先卸货然后再点数,车走了之后再入库,这样效率也能提高上来。实际上我们有时候不要小看这些很小很小的动作,其实有时候这些小的物流改革是的确会带来利益的分享,包括我们在集团的中央采购确定完价格以后,因为物流衔接的成本节省,会有一些供应商愿意拿出来跟我们分享他的成果,那么他在对我们做一些成本的促销,就会显得相对来说主动性更强一点。

  另外一个就是仓库跟运输的衔接过程,也还是体现一个场内的设计,这个设计决定日后效率的概念。我们每一个工厂和DC的设计,首先不是要考虑仓库的容量,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厂区的物流是不是能够很顺畅,我们这些货是不是能最快速度的进来,有没有停的地方,能不能最快速度装上车,最快速度出去,这是一个设计的首要原则,我想这个东西定好了以后,这个仓库面积不够用,或者厂房不够用,我们可以立体化。但是如果你事先没有把这些地方预留好,基本上会给你以后的运行带来很大的麻烦。实实在在讲,有时候我们老是觉得自己跟零售商收货的环节冲突非常大,实际上这跟零售商自己门店的先天基础设施不好是有关系的,这个也怪不了他们,原来那块物业可能最开始就不是味门店去做准备的,就是这样一个天生设计的缺陷,会困扰一个行业,甚至困扰很多人很长的时间。

  这个是我们当时做物流的,叫DC布局的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式,这里面也是要考虑到我们客户的分布,考虑到我们库存的分布,再考虑到我们的配送半径,有这样一个优化的过程。在北京也一样,现在我们把它缩减到了8个。

  这是我们在厂区里面做的一些简单的规划或者是非常土的管理方法,因为本身其实物流里面,尤其在中国的物流里面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叫做低成本创新,创新肯定要创新,改善要改善,但是钱没有,所以这一块我们对这些设计好的厂区,还是不够车辆来用,包括仓库的人就会做一些改善,他们会把每一个车进来以后发一个告示牌,正面会告诉你停在哪,用这种牌子控制车辆的数量,其实这就是完全比逼出来的一些小的改善。当然可能有一些信息设备,我们觉得很简单的可以做到这件事,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些很小很小的土的办法。

  谈到跟第三方物流的协同,实际上这个话题也比较敏感,但是我们自己总的感觉像刚才恽总说的,可能我们对成本,相对来说物关注的比较严重的,也是不太讲究门当户对的,很多一些不涉及到客户服务的内容,基本上像这种干线运输,谁能做就谁做了,还是完全价格导向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提醒我们的物流商,看看有一些社会本来可能就是这些,有一些没有附加价值的工作,可能本身就是一个这样的东西,可能最后只能够用价格来说话。但是有的时候配送,像去服务到终端的东西,它是有自己的价值和扩展能力的,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是把它当做我们员工一部分来看待做这些事情。

  其实最尖锐的话题,一开始可能给我这个题目是比较尖锐的,看看制造商、物流商跟零售商怎么去协同。这里面也有很多,比如说陈总,以前我们都是业务上的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这里面这种协同,为什么前面罗罗嗦嗦的讲了那么多我们自己很细的东西,实际上我只是在想,在大的方面的这种协同,也要有一些从小处着眼的精神,实际上第一个最关键的,我们还是要整体有一个价值链的整体的思维,大家一起去做努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再给消费者一个最大的福利,做自己的贡献,而不是说仅强调某一个点上的利润。因为这个链条上离开了谁可能都是不成功的。

  第二个就是在零售商这边,我们会有一些抱怨,实际上这个问题也要从两方面看,物流商跟制造商会抱怨零售商有很多问题,店大欺客什么的,但是实际上零售商对制造商有很多要求,他们也没有达到,大家要互相的理解。其实真的要体谅对象,或者从对方的角度去看。我们自己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因为我们中国人看地图看习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个地方永远在中间,但是我们有时候和美国人开会就不一样了,正好北美大陆在中间,中国是在两边的,所以每个人的视觉不一样,看问题的图像肯定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希望在一起能够互相的沟通,多去共同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哪怕这个问题很小。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制造商压货,和门店补货的频次不合理造成的,其实刚才恽总也讲了,作为客户可能希望最好的立等可取,作为供应商希望你能够有一个规划,最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前置期,这两个东西怎么合理的匹配一下,如果真的是快速的立等可取,肯定对社会的资源会造成一个很大的负担,也是一个很奢侈的要求,我感觉是这样。大家通过双方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使社会资源最大化,这应该是我们的责任。

  门店的收货能够比较差,能不能从软件方面有些改变?比如说把收货的时间延长,就跟我们的制造商去收我们原材料的供应商一样,白天8个小时,12个小时不够用,能不能拉大到24小时。其实包括品类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实在国外的操作平台没有那么多产品供大家去选择,品类相对来说比较集中,这也是我们可口可乐公司跟很多超市去做品类管理的一个出发点,现有的这种品类,是不是支持这个频效的产生。当然有一些基础设施的统一也是很必要的,包括有些方法都是要去做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大家一起去努力的破冰,取得了利益一定要分享,不仅是上游要往下游去分享一些利益和支持,更重要的是下游也要主动的把这些利益的获得,能够主动的拿出来。可能有的时候,这里面有一个心理的作用,有的时候下游的供应商会觉得,我被你上游的链主也好,什么也好,本来你欺负我,本来就是你霸占了我的良田,现在我们好不容易弄出来一块自留地,这对我的历史是一个补偿。其实这种想法是挺麻烦的,这样的话实际上包括零售商也好,包括可能像比较强势的制造商,像我们这样的,可能会觉得做和不做都没什么关系,这块就没有一个能够突破了契机了,谁都不太会愿意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

  其实啰啰嗦嗦讲一些细的东西,可能跟大家的工作相对来说并不一定很契合,因为本身可口可乐这边就是一个非常细的工作,我们把自己都称作是卖汽水的,其实工作很烦琐。回到这个大的题目上来讲,现在这种成本的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实际上在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很辛苦的情况下,我们看看能不能关注一下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

  第一个是我们要有一个整体价值链的思想,第二个,我们看看在基础设施、包括物流的设计上能不能够做到标准化,能不能够体现出来这种协同,从生产的考虑上、设计上,要考虑到物流的这样一个日后效率,从DC的设计上要考虑到配送的效率,从零售商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便利性,大家一起从设计这方面,就把75%的效率先掌握住。

  最后一个还是要让大家一起去努力,一起去找突破点,找到突破点以后有了一些收益一定要分享,千万不要认为这块蛋糕本来就是谁的,本来就是零售商的,本来就是供应商的,大家都有了利益才能推动这件事不停的前进。

  今天讲的这些东西没什么体系,因为都是我们本身自己的一些思考,因为公司的东西我们是没法拿出来讲的,也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些琐碎的事情,希望能够在供应链的协同上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启示,就像我们《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里面登的一些文章,有一些小小的方法,希望能引起大家互相的启发,谢谢大家。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