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京东外卖新思路

来源:物流产品网 | 2025-02-24 20:15 | 作者:物流絮语

 640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就目前来说,垄断外卖格局的是美团与饿了么,前者占7成,后者占有3成市场份额,对此,作为外卖重要另两方的商家与消费者是不大满意的,据说国家监督管理部门也不太满意,曾经有百度、滴滴、抖音、快手下场布局,几乎都是铩羽而归,然而,近日,京东高调宣示进军外卖,是否有实力与业界老大美团一争高低,能否改变行业格局,其深层的逻辑又是什么呢?

  一、行业需改变

  当前,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外卖占餐饮收入的比重达22.6%,外卖等线上营销模式已经成为餐饮企业重要的盈利渠道。我国外卖市场潜力巨大,有人统计,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无疑是一个巨大,但也复杂的市场。

  自2008年出现的第一单外卖成交开始,到2018年百度外卖、饿了么相继卖身,外卖行业整体从红利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再到今天,外卖市场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团与饿了么七三分的稳定格局。

  对于被美团、饿了么强势占据的相对不变的外卖市场,商家与消费者并不满意,前者希望更多渠道机会和接触更多消费者的机会、后者则追求更多选择和更精准服务的需求。

  佣金抽取,一直是餐饮等线下门店商家的痛点。所谓佣金,全称是平台技术服务费,一般涵盖商家通过外卖平台经营所享受的信息展示服务、交易服务、商服及客服服务、IT运维服务、研发成本、客服成本等费用。

  当前的外卖市场,几乎是美团的天下,商家说,作为外卖“一哥”,美团外卖的佣金高达30%,有时乃至40个点,平均佣金也在23个点左右,美团则称实际商户佣金率为6%到8%,不管怎么说,动辄20%左右的佣金,偏高是不争的事实。

  早2020年2月, 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1987家企业联合发出公函,呼吁美团点评、饿了么等平台减免佣金;多个餐饮协会致函美团或发布公开信,呼吁降佣金;南充市火锅协会致信当地市长信箱,举报美团疫情期间涉嫌涨佣金、垄断经营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骑手所代表的即时配送能力,已经被牢牢掌握在美团、饿了么几家企业手中,“外卖员困于系统”已成热议的话题,在外卖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疲于奔命,导致他们不惜违反交规,与死神赛跑,外卖骑手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成了高危职业。

  另外,通过模式改变,外卖平台成功地将骑手所带来的人力成本和用工风险向外剥离、层层区隔,将骑手的劳动关系一步步打碎,从而将其悄然推向权益保障的边缘。

  有媒体获知,在有关外卖市场规范经营方面,美团在节前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洽谈中,据说谈的有点僵,管理方不满意。

  从商家角度看,整个餐饮市场处在同质化水平上升、靠单品爆品打天下的时代过去、自然流量被多场景截流降低的阶段,因此提供多品类、全时段、多场景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不少餐饮品牌的主流选择,一些正餐品牌用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外卖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比如费大厨、兰湘子等地方菜品牌,也都在外卖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推动更多正餐品牌参加做外卖,开发外卖特供品,这对一些商家来说是完全新增的业务,也许能因此带来对这部分商家和整个外卖市场的交易增量,这一趋势也许要外卖平台引进活水来创新。

  还有,许多消费者曾有过不好的体验,外卖里曾出现过黑色异物,以“美团+蟑螂”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出3365条结果;2024年8月24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事件曝光后,快速冲上热搜。

  外卖不再是单一的餐饮配送服务,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餐饮品牌、包材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代运营商、共享出行等多个领域,不断催生出新的消费增长点,而当前的外卖市场格局已不适应这一发展要求,需要有新鲜血液,需要新进入者下场打破这一僵化的格局,造就新的生态。

  未来的外卖市场,可能会是一个商流不断扩大、物流竞争更激烈的新即时配送市场,面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后入者如何提升自身渗透率、实现差异化发展,在满足商家与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和盈利,仍然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不过也注定会给外卖市场带来新的改变。

  对一个不变的市场来说,需要新势力在整个外卖市场掀起波澜,产生鲇鱼效应。任何一个新玩家之所以能够进入,肯定都是带着新的差异化优势而来,也多多少少会带来竞争方式、乃至消费习惯的改变,但每个平台资源禀赋、组织能力、投入程度不同,最终给商家和市场带来的增量空间,以及对行业格局的改变会有差异。

  二、京东能改变

  面对美团与背靠阿里的饿了么的一统江湖,此前,互联网公司也一直在尝试打破这一垄断,强势涉足外卖市场。抖音与快手,先后杀入外卖市场,然而仅为商家提供外卖服务的平台支持,配送服务由商家独立联系相关团队完成,先天的不足,加上在品类、规模、渗透率上始终未能有较大突破,自然没有对行业产生太大影响。

640 (3).jpg

  百度、滴滴曾亲自下场,甚至一度来势汹汹,但因为外卖高峰期履约问题,最终未能激荡起太大水花:百度外卖曾以“白领高端市场”为卖点,但运力投入不足,最终被饿了么收购;外卖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业务,滴滴外卖单量长期低迷,规模难以形成。

  外卖是地域网格化、重投入、低客单、低毛利、长链条的平台型生意,配送成本的下降与订单密度的提升强相关,而订单密度的提升需要依靠千万级活跃商家、百万级活跃骑手、数亿级消费者三边网络效应强力支撑,商家和骑手有所赚、消费者有所得,外卖业务的飞轮才能持续滚下去。

  外卖业务本身对于配送体系、城市运营体系和技术算法等综合能力和投入都非常高,面对美团、饿了么等深耕多年的巨头,京东能撬动市场吗?京东入局外卖业务底气何在?

  外卖是“重运营、重基础设施”的生意,而京东从诞生之日,就走的这条路,京东物流是电商里重投入最成功的例子。京东早先的即时配送业务为其布局外卖打下坚实的基础,京东从即时零售就开始积累的即时配送心智、达达百万规模的活跃骑手数量、以及公司一贯的高效务实作风,是现如今进入外卖领域的重要倚仗。

  秒送去年在咖啡、奶茶、汉堡等品类的外卖尝试,提前帮京东积累了一些外卖心智,撕开了一道进入外卖的口子。

  背靠京东集团,有结合京东基础的物流、零售能力,以及人群优势、服务优势,及忠实客户群,和京东积累的用户和口碑,有现成的城市运营体系可借利用和技术算法为基础,京东的其他业务也会给外卖业务引流。

  京东做外卖,是一个有传统基础能力和差异化能力的新势力进入了一个成熟的、但有待更新的外卖市场,它的未来发展有难度,但目前,它展示了自己的决心,也释放了想象力。

  闯进目前已经由美团、饿了么两巨头分食的赛道,大张旗鼓地宣称做外卖,京东肯定是有备而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京东就是那个生态改变者。一路深化零售这门苦生意的经营基因、并扩充多种配送能力和经营能力至此,京东将业务布局延伸至外卖全品类领域,也已经不再是多令人意外的事实。

  2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启动外卖业务,推出两大“撒手锏”——此次招募只限“品质堂食餐厅”,且即刻入驻、0佣金,就是说,面向品质堂食餐饮商家的招商活动,首年全年免佣金。据说,京东外卖瞬间收获大批量商家响应,其中包括门店数量破千的头部商家。

  平台收取高佣金一直困扰外卖行业的发展,让商家苦不堪言,京东外卖拿出“0佣金”的“撒手锏”,吸引品质餐饮商家,为自己的外卖平台积累商家资源,至于以后,肯定会比现在平台的佣金低。

  外卖难做,难在履约,要想做好外卖,京东必须在即时配送能力上下足功夫,以“快”见长的京东,在这方面有其固有的优势。

  概略地说,在京东内部,京东物流是很强势的一个部门,京东就是“物流”支撑出来的企业,物流层面的业务对京东的决策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次日达快递电商,流量是排第一位的,而到家消费场景,履约成本是第一大决胜因素,外卖决胜竞争的第一大因素不是流量,履约是第一位的。

  也就是说,京东物流的履约与外卖还是有区别的,外卖的履约是同城物流范畴,它与即时零售的关联性强,都是做本地生活业务,都要建立及时达的消费心智与消费习惯,都需要架构同城物流网络来履约。

640.png

  达达就是顶着“即时零售第一股”上市的,为此,京东在“达达”上做文章,其实,达达很早以前做过外卖,只不过因市场策略等因素而逐渐淡出了。京东外卖的配送方式是达达秒送,而达达秒送正是京东旗下达达集团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这也是京东能够直接切入外卖市场的关键一环。

  为了把达达打造成京东外卖的重要支撑,只对“达达”控股是不行的,因此,1月27日,京东溢价收购达达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对其进行私有化,此举展露了京东在外卖上的深度布局,也展示了在本地即时零售服务上的野心。

  早在2024年5月,达达全面融入京东生态,将旗下的“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等即时零售品牌,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品牌,京东秒送拥有近130万活跃骑手,覆盖2300个县区,在电商场景中实现“最快9分钟送达”的服务体验,如今拓展至外卖场景,配送时效和服务体验有望得到复制。达达骑手坦言,从去年下半年改名叫秒送骑士,之后开始配送餐饮。

  当然,京东秒送的130个活跃骑手,要支撑京东外卖的市场竞争显然是不够的,美团2023年骑手数量已经达到745万人,并且2024年的骑手数量仍在迅猛增长。

  改变外卖生态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杜绝“幽灵”外卖商家,一直以来,线上光鲜亮丽、线下环境堪忧的“幽灵外卖”商家(是指没有堂食场地的外卖商家,或者已经关门倒闭,但依然活跃在各类外卖平台上的商家)是行业深恶深绝的现象之一。

  京东外卖的优势,是有京东的品质背书,与美团、饿了么早期“地推铁军”横扫中小商家的策略不同,京东外卖此次招募明确提出,只招募“品质堂食餐厅”,选择的路径是:聚焦连锁品牌,如海底捞、周黑鸭、蜜雪冰城等,这类商家标准化程度高,能快速树立“品质外卖”形象。

  京东从一开始就杜绝了这个问题,方法是京东向“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发出招募邀约,京东外卖业务的销售人员会通过线下拜访、核验等方式,对餐饮商家进行甄别式审核。

  不可否认,京东外卖这股新势力,大有搅动市场风云之势,但就目前来说,京东外卖,商家丰富度仍待补足,当前入驻品牌数量有限,消费者选择空间小,且用户心智尚未建立,难以形成高频复购。

  美团的最大优势,是规模优势。京东的外卖之路,需经历一个逐步扩大布局、明确业务定位的过程,京东对于外卖业务的尝试和探索进入到全新的阶段,未来做规模性投入也并非不可能。

  京东按市面上既有的模型来打外卖,肯定是不行的,京东打外卖肯定需要创新,肯定要在原有的基础做出提升,尤其是在履约层面的创新与提升。

  京东在“即时到家”过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区域订单密度不足,履约成本太高,怎么做出订单密度,做出订单规模,或者说,在有限的订单内做出更高的履约效率,对京东是一个挑战,京东外卖成功的关键是,快速扩充商家池并稳住品质调性、通过算法优化降低配送成本、在美团反击前建立差异化用户心智。

  三、各方助改变

  对行业而言,新玩家的加入或倒逼平台降低佣金、提升服务,推动市场良性竞争。综上所述,京东下场外卖,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在积极推动外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美团宣布将公布“取消骑手超时扣款”具体方案,而饿了么对骑手权益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正是因京东这一新势力的入场而触动的了这些改变。

  京东宣布下场外卖,次日开盘,美团股价重挫,盘中跌幅一度超7%,市值蒸发金额达399亿港元,从侧面印证了资本市场对外卖生态格局改变的态度。

  如果说行业老大美团有了新的对手,那么,商家与消费者则有了新的选择,对这一改变,持欢迎态度。多元竞争下,商户与消费者或成为受益者:一方面,平台需通过降低佣金、提升服务争夺优质商家;另一方面,用户可享受更快的配送、更丰富的品类及价格优惠。

  中国餐饮行业当下正处于连锁化扩张阶段,大量的中央厨房、预制菜产能项目在前些年上马,整体都是百亿级、十亿级的投入,到现在也都纷纷进入了产能释放阶段。

  基于自身的扩张与对外卖高扣点的“愤怒”,连锁餐饮商家一直在试图推动新的外卖平台出现,很多连锁餐饮商家在公开场合都曾对京东喊话,也去做个外卖平台。

  京东品质外卖或许就是一个可以开拓的新渠道,一个可能更好的经营环境,京东的服务优势,或许也能与品牌联动,一起开发出体验更好的外卖产品或服务。商家的“鼓励”,可能成就了京东,也为行业生态带来良好的变化。

  消费者则是一直都需要安全、健康的外卖产品,不少消费者本身就有先看门店再点外卖的习惯,有的甚至只点自己堂食过的门店的外卖。京东外卖现在打“品质堂食餐饮商家”这张牌,看起来,就是要在原有的外卖大盘下,来细分做一个深度运营、深度服务市场,在消费端建立品质心智,在供给端来拉升行业标准。

  京东的入局,给作为行业资深领军者的美团和饿了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美团宣布将投入10亿资金,直接补贴给中小商家,希望打破低价恶性竞争的僵局,引领行业步入正向循环。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外卖”的追求是重点,而京东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外卖”的追求,招募只限“品质堂食餐厅”,这自然会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回应与助力。

  京东杜绝“幽灵餐厅”的策略契合消费升级趋势,尤其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可能吸引高净值用户,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外卖的追求,也将与商家共同推动外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京东提供的是更讲究产品品质的外卖服务,但品质外卖不等于高价外卖。品质主要是对商家产品质量、服务能力的要求,目前主要把「有品质堂食」作为供给筛选门槛,而没有对客单价、品类等做要求,因为,以后它面向的依然是全人群、全品类、全价格带。

  秒送去年在咖啡、奶茶、汉堡等品类的外卖尝试,提前帮它积累了一些外卖心智,撕开了一道进入外卖的口子。2024年Q3,京东秒送的月均下单用户数和订单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00%,线上单量日峰值创下新高。

  对于骑手来说,最感到痛心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超时扣款,有时的超时,不是骑手不努力,而主要因为卡餐,京东的入局,如果能推进取消超时扣款,将使百万骑手松了一口气,自然会响应这一改变。

  专家建议,应该对超时设置容错率,建议采取积分制而不是扣分制。骑手表示,希望派单的地点更集中一些,现在取餐送餐地点比较分散,订单就容易超时,京东下场外卖,骑手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长期以来,京东以福利好著称,快递员和保洁等岗位也缴纳五险一金,就在昨天,京东将为外卖骑手闪纳五险一金,而美团也将紧随其后,为骑手交纳社会保险,这一行业态势的改变来得很快。

  更深入地说,破解骑手困境、保障骑手权益,应从算法进行优化,确保算法应用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并提升算法决策流程的透明度,建立开放多元算法沟通机制、完善骑手防疲劳机制、改善骑手激励机制、加强骑手配送行为规范与安全引导、加大研发投入、改善骑手工作体验,把外卖行业的竞争从“拼速度、拼单量”转向“拼服务、拼可持续性“。

  在外卖行业中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化解骑手与商家在利益分配、责任划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京东的入局,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契机。

  外卖行业涉及商家、消费者、骑手等多个关键角色,要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京东的入局,各方的努力,共同改变外卖的生态格局,各方生态伙伴建立良好互动合作,从而有望有效解决平台、骑手、商家、消费者四方的利益平衡,实现共赢。

  除了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外,京东也有动力来打破外卖的行业格局,京东做外卖更有其完善京东生态的意味在内。如果从投资回报率,京东做外卖,似乎花不来,比如阿里巴巴花了95亿美元收购了饿了么,这些年,又差不多花了同样多的钱,来支撑、维系饿了么的运营,就是占有三分天下的饿了么,2025年的市场目标仍是要盈利。

  但账不能这么算,京外下场外卖,对的是整个生态,不是为了外卖的单一赛道,外卖为京东可能产生增量价值,至少是频次上的增量价值,并满足京东会员的潜在消费需求,从而助力整个集团业务增长。

  京东现在做外卖业务,肯定也有流量层面的考虑,市场进入到存量竞争阶段,而存量竞争就是拼深度服务能力,从过去的流量红利时代的野蛮生长、粗放经营转型到深度运营。

  有人说,京东杀入外卖,刘强东是剑指即时零售,这话不错,京东下场做外卖,只是一个切入口,更大的图谋是瞄准即时零售这块大蛋糕,京东则是想用高频的外卖业务带动零售、即时零售等主业,提升整体复购率,做用户留存。外卖本身对京东属于增量,其发起零佣金价格战,损失有限,有利于京东扩展即时零售版图。

  相比改变外卖行业格局,京东真正的意图还是在于自身利益发展。这是京东集团即时零售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达达助力于外卖,而外卖业务也会带动达达配送的发展。京东数亿高质量用户,对京东外卖业务具有巨大的加成作用,随着京东外卖加速扩展步伐,达达的配送网络可形成“外卖+零售”的协同效应。

  京东外卖可与其即时零售协同,若能将外卖与3C数码、超市便利等品类打包配送,可降低边际成本,提升客单价;京东外卖也许是推动一些餐饮品牌与京东生态其他业务的合作,比如与京东七鲜、京东Mall的合作,或者推动一些餐饮品牌开发零售单品,通过京东电商业务触达更多消费者。

  京东做外卖,也有驱出美团进入其业务腹地的意思在内,美团则非常坚决地投入在做“万物即时到家”,“万物”包括京东的基本盘品类:3C、电器,以及京东要着力发力的品类市场:商超快消医药。京东通过高频的餐饮外卖,即时零售和秒送频道的消费,目的是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增长,抵御来自美团即时零售业务的竞争。

  未来即时零售在电商市场份额的占比将达到10%以上,美团还将进一步深化在即时零售领域布局,而饿了么选择错位竞争,押注“近场零售”。短期内,京东外卖难以动摇美团、饿了么的统治地位,但其战略价值大于即时收益,外卖是激活用户、防御竞对的关键棋子。

  总之,要搭建一个足够优秀、稳定经营的外卖服务网络,商家要看到频次、消费者要感受体验、外卖侧的配送时效要求也更加严格,平台也需要看到长久增长与盈利的空间,这些都是对资金投入和耐心投入的考验。

  京东已经是现有平台之中,最有希望为外卖市场带来变化的其中之一,外卖市场需引活水,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市场总该有新的有生力量出现。

  结语:京东布局外卖,已成定局,是否引起行业的腥风血雨,还是春风化雨,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行业的生态都将发生改变,将迎来新的格局。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