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物流作为经济活动的血脉,其绿色化转型亦是大势所趋。
当下,光伏与物流的协同创新,正以绿色低碳为引领,以数智化为驱动,重塑物流行业的生态格局,为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这场跨界融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节能降碳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
▍锻造新质生产力,光伏与物流深度融合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光伏产业与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正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引领着一场绿色、智能的物流革命。
光伏与物流加速融合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识加深,光伏产业以其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特性,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力军。与此同时,物流行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与发展机遇。
当前物流业成本压力依然凸显,物流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影响着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运行效率。进一步降本增效,是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又联合发布通知,“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是重要内容。
“中央已将2024年定位为中国物流的降本提质增效年,旨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发中心副主任李彦林指出,政策上不再单纯追求价格降低,而是通过调结构、促改革,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大宗物资的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向铁路等更环保的方式转变。此外,中央及相关部门正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交通运输部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以及各部门联合的“1+N”政策框架体系,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机制激励企业采用绿色低碳的物流方式。
政策特别强调物流业应深度服务实体产业,特别是与光伏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以适应产业脱胎换骨的改造需求。面对我国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物流的高度依赖,物流降本增效对于提升实体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自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活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高位运行,全国晶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83.8GW,同比增长20%,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
“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光伏技术与物流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供应与物流需求的高效匹配。”李彦林指出,一方面,物流园区和仓库大规模铺设的光伏板,不仅为自身提供了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还通过余电上网为电网贡献绿色电力,形成了分布式微电站网络;另一方面,新能源物流车辆,包括电动货车和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广泛应用,大幅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了物流运输的绿色升级。
李彦林补充道:“光伏与物流的深度合作还将优化国际物流供应链。国际海运和陆运中引入绿色低碳的标准与策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环保要求,同时通过政策创新与法规协调,助力新能源物流的规模化应用。此外,通过储能技术与光伏制氢等新型能源应用,物流园区将不仅成为能源生产的中心,也将转型为能源交易与碳交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物流行业的服务边界与价值创造空间。”
四大痛点待解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晶硅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史利民表示:“尽管光伏行业整体增长,但从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产业遭遇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技术快速迭代和落后产能淘汰等问题,企业面临财务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尽管组件价格大幅下滑,但光伏安装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显示出市场对清洁能源的强劲需求和产业的快速扩张能力。”史利民指出,在光伏产业的物流供应链环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
一是光伏企业的供应链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其复杂性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二是采购成本高,光伏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技术投入,导致采购成本较高。三是供应商管理难度大,光伏企业的供应商数量众多,容易出现供应商信息不全、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四是物流成本高,光伏产品货值高,运输成本较高,且对物流条件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通威股份太阳能科技公司组件物流部长助理陈金亮告诉记者,全球90%以上的光伏制造集中在中国,而超过50%的产品需出口。近年来,因全球事件、新能源汽车出口需求增加及船公司策略调整,海运资源紧张,尤其是南美航线,呈现“一仓难求”的局面。
陈金亮表示:“国内市场具有季节性、地域性波动,华东地区为主要发货地,而西北和西南则是主要接收地。集中发货时段导致传统汽运资源紧张,引发价格竞争。此外,铁路运输被视为缓解物流压力的方案,但其工具单一且集装箱成本高、调拨量有限、站点吞吐能力瓶颈等问题,限制了其效能。”
如何破解这些痛点?史利民认为,融合是最好的手段之一。“首先,物流行业对提升光伏产业的交付能力、降本增效、增强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高效物流规划是光伏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次,光伏产业的全球化特征要求物流体系能够支持全球范围内高效、可靠的货物运输,促进国际贸易顺畅进行。最后,光伏产业与物流的融合还包括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为物流提供绿色能源,推动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如光伏高速公路、物流园区的分布式光伏应用,以及电动和氢动力交通工具的推广。”
李彦林对此持相同意见。他也表示,光伏与物流的融合、数智化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物流业与实体产业的深度服务和国际化布局,共同构成了当前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策略。同时,政策与法规的创新、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安全高效的新能源物流解决方案的探索,是实现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5月19日下午,由物流时代周刊主办的“光伏与物流:协同构建绿色供应链发展主题沙龙”在雄安成功召开。
▍创新合作路径,打造绿色供应链新生态
光伏与物流的协同创新,正引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双方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共同构建了一个以绿色、智慧、高效为特征的新型物流生态,为全球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拓展合作场景
过去,由于光伏综合成本较高,对物流仓储企业的光伏项目投资收益率较低,项目可行性受限。但随着近年来光伏成本的显著下降,即使考虑物流行业自身用电量不大、更适合全额上网的特性,光伏项目的投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日出东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电力科技区域总监徐琳从光伏投资与工程总承包(EPC)的角度,阐述了光伏与物流园区合作中存在的难点。
一是屋顶面积与用电量不匹配。物流园区的屋顶面积通常较大,但是实际用电量较小,导致大面积的屋顶资源仅能接入少量的变压器,大部分屋顶空间用于建设上网型光伏电站,对园区自身的节能减排效果有限。
二是建筑物设计初期未考虑光伏布局。物流园区的仓库或厂房在建造时通常未考虑到后续加装光伏设施的需求,因此在荷载承受能力上可能存在不足,需要额外加固,这无疑将增加项目成本和复杂度。
三是自发自用与电费回收困难。光伏投资行业倾向于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但在物流园区,由于多家公司共用园区,导致电费的分摊和收取成为一个难题,难以精确计算和高效回收。
四是消纳能力有限。物流园区通常位于偏远地区,当地电力消纳能力有限,即便大型园区可以安装较大规模的光伏系统,其所发电力也难以完全就地消耗,大量电力需向上级电网输送,而电网的传输和消纳能力有时也成为限制因素。
五是施工对物流运营的影响。光伏安装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屋顶渗漏等不良后果,影响物流园区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如果施工中缺乏对原有屋顶结构的妥善保护,可能会对物流运营造成干扰。
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阳光新能源,其京津冀区域负责人杨成表示:“由于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电网接入容量已经达到上限,限制了新增光伏项目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尚有剩余容量的地区,抓紧时间开发利用物流企业的屋顶资源进行光伏项目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光伏安装的窗口期是有限的。物流企业的屋顶条件各异,部分老旧建筑需要翻新和加固,这不仅增加了项目的成本,也提升了实施难度。”杨成介绍了阳光新能源在物流领域布局的模式——在物流园区铺设阳光新能源的光伏组件,物流园区经营者不需要额外花钱购买、安装,还可收取阳光新能源支付的一笔租金。换言之,就是阳光新能源租用物流园区的屋顶进行光伏组建的铺设,保障园区用电的同时,将余电售于上级电网。
杨成还表示,政策变动的挑战亦不容忽视。2024年4月1日起,国家政策要求部分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这给全额上网模式的光伏项目带来不确定性。10%或更多电量的交易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原先预期,影响投资模型的稳定性和项目的经济效益,使得投资方在决策时趋于谨慎。
作为快递行业的领头企业,圆通速递在各省都拥有直属的转运场,由总部投资建设。尽管部分转运场已开展光伏项目建设,但因每个省区子公司独立运营核算,目前的光伏项目回报率较低,成本与利润空间有限。河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辉建议,应该进一步压缩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使光伏项目在经济上更具吸引力。
此外,王晓辉还建议,相较于大型物流园区,光伏企业可以把目光锁定在“通达系”遍布各地市、县级城市的加盟公司。“这些加盟商通常自购50至200亩土地,用于建设厂房、仓储和物流转运,为光伏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这类小规模园区在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同时,更易于实施光伏建设,且能直接惠及加盟商。”
商舟物流供应链经理宋志斌则从航空物流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机场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特别是在北京等机场已全面转向使用新能源动力设备的情况下,对清洁、可再生的光伏能源有着明显需求。然而,当前在机场尚未广泛看到光伏产业直接参与能源供应的合作模式,这预示着光伏企业在机场领域进行能源产出服务的潜在合作机会,比如通过建设光伏电站为机场提供绿色电力,减少碳排放并满足机场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挖掘合作潜能
面对物流资源紧张、成本难控制、政策变动等挑战,光伏企业和物流企业正通过数字化转型、绿色能源应用以及政策标准的协同推进,开创性地解决现有痛点,挖掘合作潜能。
中国航空工业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清洁能源事业部市场开发总监王刚表示,为了促进两大产业融合与绿色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提出了多样化的合作方案。
一方面,深挖物流仓储领域的合作潜力,针对物流园区和仓库的屋顶资源,提出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方案,利用大面积屋顶安装光伏板,优先供给企业自身用电,剩余电量上网销售,有助于物流企业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同时降低电力成本。另一方面,提出与物流、仓储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直接投资建设等多种合作模式,旨在通过新能源解决方案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共享投资收益。
面对传统降本方式的饱和,河北众智创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苏琦则建议,通过集成新能源技术和构建综合能源平台,深入探索电、气、热等能源的高效管理与利用,是进入降本增效深水区的关键路径。此外,苏琦还从储能领域的视角,提出了物流行业与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储能、光伏制氢和综合能源平台相结合的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物流行业因自身用电特点较少涉及储能应用,但未来随着新能源重卡及其换电站(光储充项目)的普及,物流园区及运输行业有望在储能技术方面产生交集。这种模式将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更广泛的绿色转型。
与此同时,随着氢能重卡的逐步推广,光伏制氢作为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制氢方式,或将能在物流行业中得到试点应用。光伏产生的大量电力资源可用于氢气的生产,为氢能重卡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鉴于物流园区拥有大量屋顶资源适合光伏发电,同时未来将增加对新能源车辆的使用,苏琦建议将物流园区转变为集发电、储能、电交易、碳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零碳综合能源中心。这不仅能满足园区自身的电力需求,还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出售多余电力,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协同打好外贸牌,创造利润“新大陆”
日出东方、阳光新能源、圆通速递等企业的实践案例,勾勒出一幅多维度融合的蓝图,也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新范式。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的光伏产品,近年来以强劲的出口态势成为激发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基于此,光伏与物流该如何协同发展才能把外贸这张牌打得更好?
打好外贸牌须先解成本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光伏行业的成本不断降低。为保障利润,光伏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控及追求将更加迫切和苛刻,价格竞争将愈加激烈。未来,只有两者不断协同实现供应链成本的最优化,才能更好地打好外贸牌。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李广表示,在光伏物流领域,需要更加可靠和灵活的保险解决方案来应对货物运输中的高风险。光伏组件在运输过程中尤其是通过铁路运输时,一旦遭遇因叉车等操作不当导致表面或电池片破损等事故,将直接影响其使用价值。除保险外,运价锁定也是一大难题。如何在合同框架下有效应对运价波动,确保物流成本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是当前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春节前后至目前,国际运价经历了大幅度波动,给物流履约带来了巨大挑战,影响了货主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协议执行。货主在与客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时,通常会预先锁定物流运价。然而,国际和国内物流市场的运价波动,尤其是国内长距离运输受物流淡旺季影响导致的运价不停变动,使得价格锁定变得复杂,增加了合同执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国内光伏项目供货周期内,由于并网要求的时限(通常一个季度或最长半年),国内运价的稳定性成为关键考虑因素。”李广如是说。
陈金亮同样深有感触。他表示,当前光伏组件板块普遍亏损,过度压缩物流成本或将损害行业健康发展。这也要求铁路运输在价格优惠、运力提升和场站资源优化方面有所改进,同时探索多元化的物流方案,如多式联运和前置仓配,以实现成本降低和生态共赢。
“光伏企业在全球海运市场中的运输量占比不高,导致在运费谈判中话语权较弱。”天津乾海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蔺宜坤表示,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运费急剧上涨,影响了海外订单的履约成本。
为了解决光伏出海难题,蔺宜坤呼吁企业应联合起来,以整体的运输量与航运公司协商,争取更优惠的长期合约条款。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有远期规划能力的物流供应商合作,利用上海航运交易期货指数进行运费的套期保值,对冲风险。此外,光伏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考量其远期规划能力和市场适应性,选择那些具备合同物流服务能力、能确保履约的物流供应商来合作。
寻找融合“新样板”
安能物流廊坊分公司负责人国立鹏从零担货运视角出发,针对物流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理赔和价格波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强调在选择物流服务时,了解并考察物流服务商的操作流程是否规范至关重要。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降低货物破损的可能性,从而从源头减少理赔的发生。倡导光伏企业在与物流供应商合作前,企业可派遣相关人员现场考察物流操作场景,确保操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这是降低破损率和理赔需求的前置措施。
国力鹏指出,许多物流公司已具备根据客户全年的运费预算来设计个性化定价方案的能力。通过淡旺季的不同定价策略,平衡全年平均运费成本,保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他建议企业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应深入探讨并利用这种灵活的全年定价机制,以更精细的成本管理策略应对市场波动,确保物流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凭借全国性数字货运网络、标准化运力保障以及全链路履约服务体系,福佑卡车探索出光伏与物流协同的“新样板”。2023年福佑卡车新能源产业布局成效显著,为国内光伏企业构建了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据福佑卡车新能源华北区域负责人艾力介绍,福佑卡车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价格波动和成本结构,这基于对过往业务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产品结构和服务,确保价格的相对稳定,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此外,福佑卡车拥有充足的公铁运力资源,依托遍布全国的干线货运网络,为光伏企业提供柔性灵活、高效流转的一体化运输服务。同时,借助运力端弹性扩充机制、运单重组及路线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帮助光伏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针对光伏产品货值高、易损坏等痛点,福佑卡车平台可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对节点全流程监控,针对晚点、线路偏移、长时停滞等异常情况,能迅速反应,并及时跟进解决,实现运输全程可视、可查、可控、可追溯,确保货物准时安全到达。在福佑卡车全链路数字化履约体系帮助下,光伏企业平均物流成本下降9.8%,供应链效率提升约15.2%。
旷视科技正利用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推动物流与光伏行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低碳的未来发展之路。据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监黄海龙介绍,针对新能源材料管理的传统痛点,如粗放式管理、高能耗、客户投诉多等问题,旷视科技提供了自动化的仓储和搬运系统,包括自动导引车(AGV)、机器人、视觉检测和质量检测系统等,结合大规模算法调度,实现了库存容量的最大化利用、业务灵活性的增强以及成本与效率的显著改善。
在人员效率与劳动强度的优化方面,旷视科技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帮助客户减少了大量操作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此外,旷视科技正在研发的“太乙大模型”,集成了语音、视频和文本处理能力,旨在进一步提升物流操作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未来,这种大模型技术将与仓库管理系统融合,用户可能通过语音或视频指令就能直接操控物流操作系统,向更高级别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迈进。
光伏产业与物流行业正携手步入绿色供应链的新纪元,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市场合作成为推动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今,双方正通过不断的融合协同,不仅在物流仓储中广泛应用光伏发电,还在新能源运输工具上取得突破,实现节能减排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目标。未来,光伏与物流将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共创绿色供应链新生态,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与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