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卖市场正在内卷之际,当王兴与张一鸣为外卖市场份额明争暗斗之时,他们没有想到,一个赛道之外的对手已悄然而起,它就是预制菜。
有人说,预制菜要“干掉外卖”,这似乎有点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预制菜已悄然成为外卖圈外的有力竞争者,虽然近日预制菜因入驻校园,质量堪忧,遭到口诛笔伐,但长远来看,它将是拥有万亿市场规模的黑马,对外卖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再掀波澜的预制菜
预制菜,是一个骂声和掌声都足够响亮的新兴行业,没有一个行业像预制菜这样两端对立起来,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开学季来临,有关预制菜进入校园的话题再度登上热搜,因质疑其中的健康营养等问题,预制菜遭到了家长群体的集体抵制。他们有三大理由:预制菜营养价值不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预制菜不新鲜,可能会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预制菜大多含有添加剂。
预制菜野蛮生长,侵入校园,将预制菜推上风口浪尖,但反对者不仅是学生家长,作为一个重视美食体验的国度,食客们对于预制菜的愤怒几乎是发自本能的,在东方甄选去年的一次直播上,王志纲在和俞敏洪、董宇辉的聊天中怒斥预制菜。“我从来不吃,预制菜是猪狗食。”他们说,预制菜是用今天的便捷,透支健康与生活的多样性。
的确,预制菜与其背后所代表的餐饮标准化流程,正在颠覆以往我们对于中式餐饮的认知,让我们越来越怀念食物本来的味道,难怪有人断言,疯狂的预制菜,正在夺走我们吃新鲜食物的权利。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需要改进,47.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食安问题需要改进。
对于真正喜欢做饭的人来说,预制菜既不新鲜,又不好吃,还抹杀了自己动手的意义。
但是,预制菜,不管挨多少人骂,被多少单位抵制,但它肯定还是一个火热的赛道。预制菜,顾名思义就是提前制作好的菜肴,实际上预制菜是世界化的产品,美国最先风行,紧随其后的是日本与韩国,从某种角度说,预制菜是方便面的升级版,只是品类更多。
不同于“炒菜十分钟,洗切半小时”的精致烹饪,预制菜的魅力之处是快捷方便,成为了不少80、90后平衡工作与生活抓手。
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到培育预制菜产业发展,多地政府陆续发布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冷链运输的技术逐渐成熟了,这都为预制菜的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在资本的加持下,预制菜越来越热,目前我国已有超6.8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与预制菜相关,其中58%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在融资方面,从2013年到2021年,预制菜共发生70余起融资,融资金额达数十亿;去年一年,预制菜企业的融资案例已经有31起,甚至有人说,预制菜比放贷还赚钱。
互联网大厂也添一把火,比如京东就宣布在未来三年打造20个销售亿级预制菜品牌,再比如盒马就成立了一系列“预制菜事业部”,而叮咚买菜则宣称将进入“大健康预制菜2.0”时代。
从理论上说,预制菜,是食材采购和制作标准化,是工业化生产下的产品,易于监督和管理,食品安全和卫生相对更有保障。预制菜火热背后反映的是新时代下人们对效率的追求,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快餐化、标准化的中式餐饮预制菜必然会是大势所趋。
预制菜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更加高效、智能和个性化,将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用户粘性。
总之,预制菜,有反对的声浪,也有叫好的大潮,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制菜之于他们的“挑战”主要还是好不好吃、划不划算、健不健康,也就是说过程便不便利,口感出不出众,价位有没有竞争力?预制菜,究竟是一阵风,还是一个新的风口?需要时间去验证。
二、萧墙之外的新对手
网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淘汰小偷的,不是警察叔叔,而是手机支付,没有钱包了就没有小偷了,这有点黑色幽默,同样的道理,现在,预制菜开始抢占外卖的市场空间;未来,预制菜可能成为外卖的终结者。
祸起萧墙之外,预制菜成了外卖新对手,有人做过统计,现在有百分之七十的外卖,用的都是预制菜,外卖订单一下,它拆开、加热、装盒,就给你送来了,并且给你平时点的家常饭,比如盖饭啦,面条啦一模一样,既然这样,直接购买预制菜,自己加热就行,还点外卖做什么?况且当下,办公室里都有微波炉,加热很方便。
本来,点外卖,是为了吃到现做现炒的热乎饭,如果吃的是预制菜,或者是中央厨房提供的预制饭,就没有必要花这冤枉钱,因为预制菜的价格连外卖的一半都不到,这当然对盒饭外卖造成很大的冲击。
用预制菜的不仅是路边小店,知名连锁餐厅,也都在用预制菜,甚至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品牌,于是,当你点外卖的时候,前脚刚点完餐,后脚外卖就送到,速度快得超出预期。这很可能是预制菜,而并非现做的菜肴,所以,同样的菜品,外卖不同门店之间的口味差异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真正能吃出炒菜味道的也越来越少。
另外,预制菜,通过宣传正走向大众化,走进千家万户,因为是大规模的工业化产品,预制菜口感相对稳定,即便二次烹饪加工,口感变化也不大,方便了不太会做饭的年轻人,从而分流了这部分人的外卖订单,所以说,预制菜不仅是外卖的新对手,也是餐厅不可忽略的竞争对手。
预制菜与外卖相比,优势显而易见,不用等待,即做即食,简单烹饪,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享受美食,节省时间;预制菜种类繁多,从家常菜到地方特色美食,应有尽有,按宣传所说,搭配得当,营养均衡,更为重要的是最后一道的加工环节转移至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性,也满足了参与性,使不太会做饭的年轻人小有成就感。
预制菜有省时、省心、省力,对上班族和宅在家不想出门的人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而这部分人是90后,00后,正是外卖的中坚客户,他们开始青睐预制菜,这自然减少了外卖的订单。
从消费者角度,外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自己动手制作,送到即可食用,但缺少了可视性与参与性,进一步说,外卖需付平台提成、骑手的送餐费用、餐饮店租金,最后留给食材的成本不多,一份价钱一份货,预制菜当然物超所值。
另一方面,外卖再快,都需要时间,对有的饭菜,在这段时间里,口感会发生变化,更不用说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了。所以说,预制菜与外卖的竞争,不是比谁送的快,而是从源头上遏制外卖,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外卖,可能是第一个被预制菜占领的地方。
三、内卷的外卖如何自救
中国外卖市场每天约3000万单,规模很大,预制菜的横空出世,不仅造就了“食界”的新格局,而且对竞争白热化的外卖市场给予了降维打击,使其雪上加霜,那么,外卖行业如何应对这一新局面呢?
首先外卖要回归外卖,这不仅是平台的问题,也是餐店的问题,如果出餐外卖商家,没有真正的后厨,没有新鲜的食物,只有给半成品和预制菜加热的操作台,自然难引起外卖消费者的长久关注,这就需要餐家的努力,如果急功近利,用预制菜糊弄大众,到头来吃亏的是餐店,还有为餐店服务的外卖。
有人说,日常下单的外卖中有70%来自预制菜,这与外卖平台脱不了干系,因为外卖平台不想限制商家使用预制菜。美团表示,只要符合法律法规,允许餐饮商家通过菜肴复热的方式进行生产、售卖。
饿了么也表示,按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第37号令,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商户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看似合法合规,无可指责,实际上却在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本来可以买一顿新鲜食物的钱,买到了一份加热的料理包,也在损害外卖经营者自身的利益,长此以往,点外卖的人会越来越少。
因校园引起的这波预制菜引发的关注热潮还没消退,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也就是说80%的预制菜最终还是要从堂食和外卖流入消费者口中,这当然影响了外卖的声誉,对订单造成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在订外卖之前,能否告知是预制菜,这关系到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如果预制菜标识详细,外卖使用预制菜提前告知,就不会造成困扰,外卖平台要把好餐店这道关。
从C端说,跟外卖竞争市场的那批预制菜属于消费降级,在吃完即扔的外卖面前,预制菜还要收拾碗筷、餐桌、灶台,根本不占据优势。
当然,预制菜制作流程简单,方便,快捷,可以让一些厨艺不精的人走进厨房,体验在家烹饪的乐趣。从这个角度说,预制菜吸引了不少群体,而这部分群体实质上与外卖目标客群有一定区别。
预制菜和外卖,在C端的消费人群也并非完全重合,面向不同的人群,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因此,预制菜不是简单的外卖替代品。
预制菜也有硬伤。预制菜,要实现长久保鲜,保证食物不变质,放一点合规合量的防腐剂,这自然影响口味,并且不意味着健康,这可以说是合规,并且是经济的,但并不合理。
现在,不少人觉得预制菜味道一般,而且做起来费功夫,属于鸡肋型产品,没有外卖方便,没有自己买菜做的饭好吃,集结而成的“性价比不高”,成为阻碍他们复购的“拦路虎”。
经调查,2022年预制菜的品质问题排第一位,第二个是安全问题。品质问题是口味复原能力,预制菜做的是不是跟炒菜味道一样,这是最难的问题。复原,保持原有的风味,保持营养成分不变化,叫锁鲜技术,这个技术是很难的;而安全问题是指重金属、生物毒素等等安全问题,包括生产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都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
再一个是同质化问题,预制菜现有套餐种类稀少、形式单一,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怎么样把做出来的预制菜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消费者的手里,是个问题;还有同质化竞争,怎么做到市场细分,高中低端分开,当然包括如何把美食与文化结合起来。
如何把预制菜做得更好吃、更符合国人的挑剔味蕾,这考验的是产业整体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管控能力,而这也必然将会是未来预制菜行业竞争的分水岭所在。
群雄逐鹿的“预制菜”领域,要从赛道中成功突围,需要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壁垒,从认知思维、商业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发展,捕捉赛道新机会,抓住消费者“味蕾”,才能更好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和变化。
现代中国,对于食品餐饮,总的要求是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长寿,
预制菜标准缺失、行业发展散乱等问题,导致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卫生产生不信任。
专家开出的药方是标准化,即完善生产标准,把关菜品质量,从源头上保障预制菜产品的安全,但标准化流水作业,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口味的标准化,使新鲜食物的多元化美味消失殆尽。
我们认为,监管重点在于管好食品安全的底线,预制菜的品质问题,更需要市场竞争来逐步解决。
外卖和预制菜之间只能是竞争对手吗?答案是否定的,外卖和预制菜,并非二选一的难题,并不是绝对的竞争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是对手,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合作伙伴,关键在于你选用什么样的方式。二者之间不仅有中间地带,而且都需要各回各的本质。
从根本上说,预制菜与外卖都是针对家庭餐饮场景的解决方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便捷、更美味的食物,二者肯定会有冲击与挤压,但并不是没有携手的可能。
结语:外卖是否会消失在以预制菜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化新时代,现在还难成定论,但预制菜对外卖的冲击显而易见,而且来势雄猛。
实际上,预制菜有预制菜的市场,外卖有外卖的场景,只要外卖把住这个关口,那就各有一方天地,也就是说,在餐饮这个大市场上,完全融得下预制菜与外卖共同发展,而不是互相伤害。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