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快递物流。最高管理层对于物流业的高屋建瓴,再次为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快递物流关键词,“老话题”蕴含了许多“新内容”。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核心的一环,如何快速转型升级?两会为我们绘就了蓝图。
一、大有希望的田野——快递进村
“快递进农村”被纳入国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这也是“快递”连续7年均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今年的“快递进农村”被写入国策,规格更高,指向更明,赋予快递企业的责任也更大了。
快递进农村被写入国策,就是要发挥快递在畅通城乡农村流通,促进农村消费,响应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和提升农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当前经济环境下,快递企业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快递企业到农村去!国家给出动员令,广阔天地里有的是机会,但也面临挑战。快递进农村 ,拓展农村消费,要结合电商下沉,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要结合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上行,提高农民收入。
快递物流业在乡村经济面前是主力军。区域经济、快递物流业是拉动者,实现快递物流业的网络布局快速下沉,实现物流业全网化、运营下沉到村镇,实现乡村经济走出去的战略布局,这些都是快递进村的核心内容。
快递进农村,也是扩大内需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农村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从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不难看出,要让农村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要打破农村物流这个瓶颈,而且这也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上行难问题的解决。
不久前,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今天“快递进农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将迎来爆发期。
借用伟人毛泽东一句话:农村是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这可以作为快递企业进村的座右铭。
二、聚焦物流难点——两个一公里
两个一公里,是指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与快递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二者都是快递物流上的难点。
随着网络购物、线上经济的迅猛发展,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点问题不断凸显,主要表现为,订单高度碎片化,配送的环境和场景复杂;末端配送的效率低、成本高;作业安全和服务品质难以保障;配送人员“用工难”问题逐渐显现。
“最后一公里”是电商网购、物流配送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高效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将对消费升级、居民生活及交通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了建议:加快推动“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常态化运营,实现无接触交付验收。在政策上,鼓励发展无人配送车辆,把无人配送车辆纳入“新基建”政策范畴,鼓励企业等各主体积极研发和推广无人配送车辆。
在标准上,建立无人配送车技术标准体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构建无人配送车的功能测试、安全测试、车-路-云通信等行业标准,建立无人配送车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等体系。
另外,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冷链尚不健全,缺乏专业冷链快递、冷藏电动车和社区冷藏点,越来越多的冷藏冷冻食品在最后环节处于脱离温控的食品安全风险之中,这些都需要完善。
除了“最后一公里”的触达能力,围绕“最先一公里”上行,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产地端“最先一公里”存在的问题,代表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议。
目前,农村冷链是农村物流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冷链物流是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先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公益性产业、民生产业优先发展,不仅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产业延续,对“互联网+直播+农产品”新业态”亦大有帮助。
只有解决好这“最先一公里”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的问题,才能给农产品品牌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头部企业已作了有益尝试,围绕“最先一公里”上行,京东物流针对生鲜品类产业带,已经为盘锦河蟹、阳澄湖大闸蟹、内蒙羊肉、烟台樱桃等一系列原产地生鲜商品打造一体化专属物流解决方案。
在农产品的产地端的“最先一公里”和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政策扶持,各方合做,科技赋能,来解决这两大难点,促进快递物流业全面健康发展。
三、科技赋能——不变的真理
报告强调: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
快递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核心的一环,如何快速转型升级,借助新基建助力智能制造,降低环节流通成本是关键一环,从长链到短链,高效协同将是本质。
随着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智能交付已经开始走上物流业前端,如何应用新基建、5G、物联网核心助力产业数字化,实现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相互交付与融合、打造垂直产业链领域,物流业作为核心要素作用至关重要。
在线新经济的驱动下,物流数字化、可视化、可控化,提升服务厚度打造高效的物流规模集群效应越来越重要。
在新基建的加持下,智能物流已不同于传统物流,它具备泛连接、数字化、智能化三大特点,可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和安全,因而已经成为中国物流转型的主要途径。
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具有鲜明的融合型‘新基建’特征,不应缺席新基建发展蓝图,应列为“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一些具备较高数字化能力的物流服务平台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平台化的资源集聚、智能调度、全链协同,服务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高效流通,为工业企业提供协同、高效、低成本的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服务,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鲜明的融合型“新基建”特征。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依托新能源、新技术实现绿色配送、集约配送、错峰配送,全面提升到家服务效率和质量。
如何借助物流业这个载体,快速普及物流新能源,实现物流业的产业升级,如何借助新基建的能力,加快物流业的产业转型与升级都是重中之重,物流业升级与产业升级同步才是真的产业升级;
将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融合,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深度对接,加强与日、韩、俄及“一带一路”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对接技术标准、数据交换、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覆盖农户、企业、海陆空运输、集装箱状态数据及飞机船舶动态数据及应急防疫措施互联共享。
疫情加速技术变革,以智慧物流为代表的新场景、新业态开始涌现,这是我们一直所期待的。利用5G等技术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协同、高效、低成本的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服务,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多式联运——打造国家智能骨干运输网
多种运输方式如何加快立体化进度、加快实现十三部委联合发文的多式联运,真正快速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转运与组合、打造国家智能骨干运输网的同时,有质量的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物流骨干网,也是大会报告中关于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
公路、铁路、航空、海港四大运力体系需要增强互联互通和系统连接,推动空铁、空地、空海多式物流联运,形成大物流发展格局。
公转铁是重要一环。推进货物运输“公路转铁路”高质量运行,一是应用区块链技术,完善“神经系统”。减少铁路企业物流服务风险,提高交易量,增强铁路对整个大物流服务的掌控能力。二是提升干线铁路运能,强壮“主动脉”三是加速铁路专用线建设,畅通“微循环”,尽快打通“公转铁”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区域运输结构。一是加快铁路项目建设,推进公路断头路贯通工程,高等级航道疏浚工程规划建设;二是重点推进主要港口核心港区、物流园区的集疏运铁路项目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交通设施网络,为开展多式联运提供完备的运输基础;三是制定区域运输结构调整工作落实方案,加快实现货流公转铁、公转水、水转铁;四是加大公路治超力度,推进危险品运输向铁路转移,研究“长途重点货类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小运转班列”、铁水联运产品体系,推进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及江海联运体系发展。
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推动创新技术应用。一是推动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和标准化货运车辆应用;二是支持滚装运输等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多式联运模式发展;三是研发集装箱汽车转运架等专用载运工具,积极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建设;四是在港口、海运、铁路、航空等龙头物流企业中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
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依托铁路、港口信息平台,连接公路、海运、航空三大领域的代表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研发区域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立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运行机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与国家电子口岸、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及公安、海关、路政、工商等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信息共享。
推进区域多式联运一体化协同发展,明确交通枢纽合理分工,对区域内规模以上港口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
结语:物流业大有作为,尤其是在核心区域的布局与细分市场的垂直深耕,物流业先行已经得到认可,物流通达,商流才能实现快速扭转,经济带才能实现高效链接,进入国策的物流ABC, 将促进快递物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