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正处于转型十字路口,中国强大的智慧物流基建能力,也必将在中东此波智慧化转型浪潮中,寻找到多领域的合作契机,中东物流现代化的步伐中,中国的物流装备企业是其背后的基石。
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加快走向海外市场,以获得更大发展,非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选项,古老的非洲大陆,正在加速迈入被互联网科技编织的新纪元,作为新兴市场,对物流技术装备的需求方兴未艾。非洲新兴市场潜力释放,2023年对非洲智能叉车出口量年增50%。
从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趋势,非洲是一片热土,也是我国物流装备企业未来的蓝海之地,因此,在非洲要想在短期内取得发达市场的利润回报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奉行长期主义的原则。
欧洲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出口的重要市场,物流装备企业也把其列为重要市场,特别是在今天美国关税高涨之下。以德国为代表的中西欧国家,物流装备有优势,但我国物流装备可与其进行进行差异化竞争,并且,我国部分物流装备产品,可以直面欧洲企业的挑战,比如中国移动机器人技术产品快速迭代升级,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超越了欧美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AGV/AMR品牌进入全球市场。
欧洲不是一个整体,有发达地区,也有相对不发达地区,政治倾向也不一样,对物流装备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俄罗斯这一新兴市场,与国内业态基本类似,需要我们关注,欧盟坚定推进“去俄化”进程,对我国物流装备产业也提供了机会
但欧洲受制于美国威胁的情况下,也可能对我国发起关税战,由此,我们国家和企业都要有充分的预案和准备。
另一方面,物流装备企业要创新产品,如果产品能让购买者觉得“贵的值”的时候,关税根本挡不住他们掏钱的手。美国关税战的一个重要目的,阻碍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使中国难以在高科技、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我们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在创新上更加努力。
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中国企业需以结构性改革化解外部冲击,推动经济从“速度增长”转向“韧性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华关税战,是好事,是中国制造业翻盘崛起之契机,看似危机四伏的困局里,其实藏着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对物流装备企业,也是如此。
145%的关税,使我国部分想打价格战的企业改变思路,因为单纯依靠价格战对冲关税压力的做法,不仅会压缩利润空间,更会陷入恶性循环。辨证地说,特朗普的关税战,正在帮中国物流装备企业重新洗牌,可能成为其逆袭的最佳时刻。
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完善的产业链决定了物流仓储场景的复杂多样,为物流装备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国内的标杆项目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全球市场竞争力。
无论是对于集成商还是设备供应商,终端用户项目的稳定运营是两者共同的关注点,而如何帮助用户进一步平衡“采购成本”与“使用成本”,也是集成商和设备供应商的重点思考课题。
物流装备企业要确立新的品牌定位,找到自己的独特市场和产品定位,建设独特的辨识度,确立独特的思想理念,持续进行资源的聚集沉淀,加快高端化、科技自主化。
从全球范围内看,海外大型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往往形成了核心的产品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品牌化方面,中国物流设备海外品牌认知度不足30%。
但是,近年来我国物流装备企业在品牌塑造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打造民族品牌,需要技术的创新,创新来源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制造—智造—创造,探索从中国工厂到世界品牌的最优解,要需要走捷径——兼并,中储股份通过并购荷兰仓储品牌,提升欧洲市场溢价能力。
物流装备行业产业链较长,几乎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独家提供物流系统项目中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部产品,提供从系统规划设计到设备制造安装的一站式服务,今天,关税大战之下,上下游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抱团出海,是绝大多数物流装备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必然选择。哪怕是竞争对手,也可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寻找合作空间,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出口正从“设备输出”向“服务赋能”转型。未来,企业需在绿色技术、区域合规性、品牌建设三端发力,方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核心地位;需要锤炼的是善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资源的战略视野和内功。
结语:美国突如其来的关税升级,是一次对中国企业供应链的大考,面对不确定性,中国企业正在逐步练就“快速响应+战略调整”的双重能力。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应该主动完成一次转型升级,主动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走出新的全球化布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