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的流通过程》《俄国的对华贸易》等文章中写道,“茶叶从福建省运抵恰克图,根据不同情况需要2-3个月之久”“他们在恰克图会商并规定双方商品交换的比率,因为贸易完全是用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的。中国人方面拿来交换的货物主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主要是棉织品和毛织品”。 2013年9月,中国与蒙古交界的边境小城二连浩特,见证了中蒙俄三国共同迈出的万里茶道申遗脚步。
漠北初逢雪
曾经有一瓶酒精度96%的生命之水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说三个字:“不敢喝”。
不是葡萄酒喝不起,而是伏特加更有性价比。告别了南方艳阳里的四季如春,来到北方寒夜里的大雪纷飞。
2023年12月中旬,二连浩特迎来了冬日里的一场大雪。二连浩特口岸站的寒冬是最难熬的,夜晚最低温通常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极寒时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外接俄蒙,内联八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绵延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0个对外开放口岸。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位列其中,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2023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数量稳步增长。全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3294列,同比增长30.8%。这也是该铁路口岸自2013年开行首列中欧班列以来,首次在年内突破3000列。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猛增长,有效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可靠“硬联通”。十年来,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累计超14000列。
从北疆之门的二连浩特,到交通便捷的乌兰察布,再到塞外青城呼和浩特;从西部唯富一套的巴彦淖尔,到南部能源之都鄂尔多斯……10年间,中欧班列连点成线,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中欧班列正在加速内蒙古产业集聚,提升物流服务环境,带动经济发展,助力内蒙古自治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发布,部署了7个方面重要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就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并将“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要发挥中欧班列满洲里东部大通道、二连浩特中部大通道的作用,加强与沿海、内陆地区的区域通关协作。与北京、天津、广东、陕西、湖南和辽宁盘锦等省市加强协作,推进跨区域口岸服务合作,为中欧班列打造优质通关环境。
同时加强重点专业口岸建设。优先推进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跨境铁路及口岸早日开通,加快策克至西伯库伦铁路口岸境内的铁路线路建设。加快推进甘其毛都、策克、满都拉等重点专业口岸扩能改造,重点实施口岸通道、查验设施等能力补强工程,全面提升口岸通关能力。
推动中欧班列增量扩容。推动内蒙古出台《中欧班列扩容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化措施保障,大力优化班列开行布局,重点打造中欧班列满洲里、二连浩特基地建设,打造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建立自治区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发展“班列+”模式,带动贸易、物流、加工企业落地,促进“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毗邻省区协作,开展境外分拨中心、海外仓建设运营,组织货源增加货量,实现双向均衡发展。
此外内蒙古还要做大做强口岸大宗商品进口规模和区内大宗资源落地加工产业集群,推动进口资源在沿边产业园区落地精深加工,形成“口岸+腹地”“口岸+园区”的联动发展格局。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坚持“绿色开行、同频同步、提升能力、畅通口岸”原则,为中欧班列开辟“绿色通道”,提前掌握在途出口中欧班列数量,合理编制日班计划,优化换装、开行等重点环节组织,保证中欧班列优先取送挂运、组流上线。同时,加强与海关、边检等联检单位及蒙方铁路协调联动,协商解决货物通关、列车查验等问题,压缩出入境中欧班列查验放行时间。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对外合作部国际联运科科长何敏红介绍,将进一步加强对蒙互联互通铁路设施建设,加大沟通力度,督促蒙方尽快提升铁路口岸通道能力,增加设备设施投入。针对中蒙双方共同关注的准轨第二条联络线连接和建设事宜,开展了实地勘察调研,并举行专家会商,力争早日实现中蒙双方能力匹配。
放眼北疆,从我国正北方的二连浩特到内蒙古中西部交通便捷的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从巴彦淖尔到能源之都鄂尔多斯,中欧班列在内蒙古织线成网加速现代化步伐。2023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从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管内累计开行130列,同比增加92列,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3年12月12日,呼和浩特国际陆港沙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启动暨中欧班列通关仪式举行,标志着沙良物流园成为中通道中欧班列发运的新枢纽,中欧班列在沙良物流园内完成申报、查验、放行等海关作业发车后,可直接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国内运行时间从之前的1至2天缩短到10小时左右。
1999年昆明世博会开幕前,政府开通了多媒体数据库,共有40多兆信息量,通过1500多个页面,数千幅图片,以及300多万文字资料向公众展示。
如今,40多兆的数字信息,只是磨憨数字口岸一个摄像头每秒产生的数据。
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落地,推动智慧口岸建设,已经成为口岸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
磨憨铁路口岸通过构建“工业自动化、信息数字化、管控智慧化”新模式,实现装备自动化,基础装备由人工控制向自动化控制转变;安防智能化,构建安防数字孪生平台,引入AI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安防管控一张图;管理数字化,货运生产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整体作业一体化协同,实现精细化调度和高效运转。使铁路口岸向深度智慧化、无人化转型。
站在磨憨智慧口岸物流中心的楼上,越过铁轨,一台龙门起重机正在那里吊运着集装箱。自从集装箱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运输方式在全球贸易中普及后,这些巨型龙门吊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性景观,在港口码头和铁路场站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和海运使用的更多是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不同,铁路更适合的是40英尺的集装箱,又称作大箱。而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铁路还开发了50英尺36吨内陆箱、20英尺35吨敞顶集装箱、45英尺冷藏集装箱等多种类的箱体。
而这些集装箱,在磨憨货场可视化生产作业一体化监控平台里,都通过数字孪生,有了实景数字化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