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LET 2024主题探讨:人形机器人是否进入应用临界点?

2024-05-31 17:01

  为了推动通用人形机器人快速融入智能产线,需通过智能工业大模型,将不同品牌和不同结构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AMR等生产参与者在数据底层打通,形成生产环境的全感知视角,实现大数据引导的协同生产。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还有政策的东风,7部委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作为未来打造的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排在第一位,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性的新兴技术和产业的方向。

  对于人型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说,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也是按技术进步,分步骤进行的,小米人形机器人选择了从智能制造领域切入,从零部件到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运控、感知等各个维度全覆盖,已完成了一代双足机器人的原型机研发以及两代四足机器人的研发。

  奇瑞对人形机器人的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Mornine主要是充当汽车市场服务人员;第二阶段,奇瑞将进一步完善人形机器人的动作丰富度,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行走以及移动导航能力;第三阶段,Mornine围绕场景出发提供多种服务。

  目前,国内的人形机器人普遍是趋于单体控制,考虑到多机器人协同性以及任务规划性,发展方向肯定会趋于一个集群控制,协同作业。


  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的来讲,我国人形机器人进入新的突破期,从原来实验室样机的研发进入到产品的样机以及未来产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三、未来猜想

  人形机器人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研发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控制技术和算法难以满足人形机器人复杂的技术要求,一直难以落地应用。

  今天,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说到人形机器人,不少人会问,为什么要人型机器人,是为了炫酷?

  其实,只有把机器人设计成人的样子、拥有人的运动能力时,机器人才能更好适应环境、驾驭更多工具,从而真正具备通用性。具体地说,人形机器人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覆盖人类在流水线中的大部分场景,凭借接近人类的四肢灵巧性在复杂的环境中活动,支持一些复杂工业操作,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

4.gif

  当然,还涉及到心理因素,人类天然对人形感到更亲切,有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的生命体。

  综合众多业界专家与学者的意见,人型机器人应用落地路线图是:工厂-家庭-所有行业;时间表呢?2025年起步,2030年开始爆发;场景则是商用、工厂与家庭,阶段目标则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市场规模:2024年27.6亿元,2030年达1192.46亿元,而应用落地的两只拦路虎则是功能有限、价格昂贵。

  短期内,进入工厂打工;中期,进入家庭、农业、建筑工地等场景;长期,千行百业都可以由人形机器人来干,总的一个原则是,环境恶劣或内容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都是人形机器人优先进入的场景。

  家庭和商业场景更复杂的环境和灵活多元的人机交互需求,使得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尚有不确定性,但在工业制造领域已具备较好的应用基础,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基于我国庞大的市场、完善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我国在推动产业应用、场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

  工信部《意见》要求,短期内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一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今天,人形机器人进工厂有望最先实现。

  我们说过,汽车工业率先制造人形机器人,大多希望机器人能够用于汽车生产线的柔性工作,其实,汽车工厂也是其最看好的应用场景之一。高度发展的汽车工业智能生产线,仍有不少任务机械臂做不了,必须交给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的“工作地点”瞄准的落地点就是特斯拉的工厂里。

  这一希望,正在破零,前几天,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在工厂中精确封装电池的视频在网上刷屏,兑现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所说的“争取年底让擎天柱进工厂测试”的目标。

  优必选也披露其下人形机器人在工厂“打工”的镜头,早在今年2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工厂,在流水线上,和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这是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实训”测试。

  何小鹏曾表示,在2024的这个时点到来时,双足机器人已经在小鹏自己的体系里使用;小米人形机器人正扎根小米智能生产线上多个场景,在多个功能上做产品技术的验证,以实现人形机器人在制造场景当中的数据积累和模型迭代,其在生产线上的应用也是指日可待。

  但业内估算2035年才会有大量的人形机器人进入制造业,并且即便到那时也会是人与机器人协作的生产模式。

  对于服务类和消费类领域,我国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消费群体,在技术、产业和市场应用等方面都会走在世界前列,发展潜力巨大。然而,目前以上令人心动的应用,只是试用,或者说只是噱头,

  量产是应用落地的一个重要指标,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也提到,到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时间紧迫。

  据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2024年开始少量试产,而国产人形机器人则有量产的消息传出,最近傅利叶智能公司放出了一则视频,标题为“人形机器人GR-1量产如期而至”,傅利叶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通用机器人平台型企业。

  目前,我国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的产品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和交付,客户主要是智能制造企业,可以说是量产爬坡阶段。人形机器人在制造系统的落地可分阶段进行,发展路径为从单点到多点,然后融入到智能制造系统当中进行规模化的应用,最后发展为生态。

  对于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工厂的应用,小米有一个721黄金法则,即在未来的智造体系里,自动化设备、人形机器人、人将以7比2比1黄金法则来组成,打出高效的配合战,也就是说,20%工作量由人形机器人来完成。

  量产与商业化,一大阻碍是价格,起初,一台人形机器人要几百万、上千万,当然离商用遥遥无期,人形机器人广泛进入生活,成为大众化设备,价格自然是重要的。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