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祥:“软件定义物流”推动智慧物流全面发展

2017-12-04 15:18 | 作者:王继祥
分拨中心等设施,需要按照不同的作业要求和存储要求,进行分类规范,建立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必要时功能模块可以具体到标准货位,在此基础上,通过联网运作,便于软件编程管控,满足不同的作业场景与业务模式的要求。

  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是软件定义物流的基础,标准化是实现硬件虚拟化的关键抓手,信息化是软件定义物流的核心驱动力。

  五、“软件定义物流”主要模式及创新方向

  当前“软件定义物流”概念刚刚提出,软件定义物流的主要模式还亟待总结和推广,软件定义物流需要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但是,软件定义物流也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发展基础,也存在着很多初级的创新模式。

  1、智慧共配:软件定义城市配送

  共同配送也称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务,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城市共同配送有十多种创新模式,如:统仓统配模式、循环取货直配模式、循环取货共配模式、集货+集仓统一配送模式、分阶段JIT集货共配模式、社区集货+分区域循环共配模式、多工厂集货共配模式等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传统的统仓统配等共同配送模式柔性化和智能化特征不强,不同模式切换困难。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城市共同配送创新向着智慧共配方向发展,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和GPS相结合,可以即时集成区域内订单需求,智慧生成最优共配路径,做到实时共配,随机共配,全面共享城市物流配送资源。

  智慧化共同配送企业,往往并不拥有车辆和仓储资源,企业核心资产就是智慧化共同配送的软件和平台,其发展路径一般是:

  (1)、链接:建立互联网平台,实现配送资源链接。包括链接社会上拥有运力资源的企业与个体司机,建立运力资源池。

  (2)、规范:对加盟司机和车辆进行技术培训和规范,建立运力单元标准化的管控规则,规范作业流程,建立流程标准;

  (3)、共享:广泛征集社会化配送需求,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配送需求订单按最优路径和最近距离等要素进行订单合成与优化,形成配送货物的单元组合;

  (4)、运筹:根据需要共同配送的货物组合,最佳匹配就近车辆,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推动配送信息,用软件智能优化车与货的匹配,实现运力资源的统筹运作。

  (5)、优化:不断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功能,升级软件,优化共同配送的订单合成与运力组合的匹配结果,优化配送路径,实现取货区域的智能的循环取货,到接收货物目的区域的共同配送,达到全面智慧化共同配送管理与控制。

  智慧化共配到了运筹与优化阶段,就需要智慧软件来管理与决策了,就具有了软件定义共同配送的基础了,运用软件定义的技术原理,通过软件的运筹、计算、大数据分析、优化等运算,产生智慧共配的决策,决定智慧共配的运作,实现了“软件定义城市共配”。

  其实,无车承运的发展创新方向,也需要借助软件定义无车承运的模式,进行智慧化无车承运的模式创新。
 
  2、智慧分仓:软件定义库存管理

  电子商务网购平台,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通过历年大数据的分析与预测,结合客户提前放入购物车的预定信息,通过软件分析决策,实现让物流先行,在双十一之前即开始全面的在全国各地智慧分仓,把客户未来准备采购的货物提前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前置仓,并通过定金等模式实现锁仓。当双十一来临,假设某个北京客户采购了上海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早就在客户附近的前置仓中静待物流指令了,一旦完成采购流程,货物直接从离客户最近的前置仓中送到客户家里。这种智慧分仓也符合软件定义仓储管理的原理,属于软件定义物流的发展模式。

  3、
王继祥

王继祥

商务部特聘物流专家、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

文章:44 篇 阅读:2,509,031 次

王继祥 男,1963 年 5 月生,河北丰南人,教授 / 研究员,商务部特聘物流专家。现任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北京易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常务副主编。

主要社会兼职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联网专业特聘教授、山东财经大学物流专业兼职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物流领域组长、北京车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等。

王继祥是中国软科学学会、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金属学会的高级会员。共发表各类研究论文 90 多篇,完成各项研究报告与咨询报告 60 多篇,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项奖励 30 多次,有四项成果通过部级鉴定。

小编推荐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