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无人配送车,早已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现身,已不是什么新闻,各家头部快递公司,都推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无人配送车,但从总体来说,还只处于实验阶段,离大规模落地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盈利不容易,技术未成熟,协同不到位,本文就此三点谈点看法。
本公众号于2023-05-05发表过原创文章《无人配送落地之路分析》,从另外角度谈到无人配送的落地情况,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一、盈利难题
有数据表明,从中转场站或网点到小区的短途运输,是物流配送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大概占到50%至60%,这是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以打破人力造成的边际成本天花板。
无人配送一直是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从自动驾驶落地的规律来说,遵循“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三大定律,低速、载物、商用场景的无人配送车更有机会率先大规模商用。
早在2021年,就有人说是无人配送车的爆发元年,目前,业内人士又言,2024年是无人配送规模化真正爆发的元年,先别说元年不元年,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无人配送车规模化落地步入“深水区”,商业模式如何选择,无疑成为入局企业面临的考验之一。
从2022年起,中通、圆通、顺丰等物流企业陆续投入数百辆无人城配车,加上京东、阿里、美团,在无人配送领域展开一场暗战,但就目前来说,与其庞大的快递单量相比,远谈不上规模化落地,究其原因,从商业闭环的角度来讲还是盈利问题,还没有释放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无人配送车研发和制造成本都相对较高,对成本至上的快递、物流运输等行业来说,只有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让其心甘情愿地买单,才是驱动商业模式闭环运转起来的有效动力。
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落地,与整车成本的下降趋势紧密相关,无人配送车的成本问题一直是阻碍规模效应的一大因素。与过去相比,无人配送车的成本已有显著下降,2020年时价格在50-60万元上下,2021年下降到20-30万元, 2022年价格触碰到13万元。
有人预测,未来三五年,无人配送车体和自动驾驶硬件系统总成本有望控制在10万以内,近日,毫末智行小魔驼3.0是全球首款9万元内中型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
从用户角度说,目前,购入一台无人车的成本加上五年的运营费用,总投入约为20万元,对于一般快递网点来说,还是较高,成本高昂,体现不出其相对于人力配送的成本优势,更不可能大规模商用。
其实,能否大规模应用,不能纯粹地看单价,无人配送车规格标准不尽相同,功能侧重点不同,价格自然千差万别,无人车还附带有隐形成本,目前开展的无人配送项目几乎都有配备自动驾驶工程师全程参与或是后台遥控,随时介入解决突发状况。
在无人配送车的成本中,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占比较大,传感器、芯片、激光雷达等硬件是成本能否进一步降低的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是降低无人配送车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分析认为,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成本走低,但更重要的是进入量产阶段,成本可显著降低。成本的降低,与量产有关,而量产需要大规模的应用,这似乎是一个难破的闭环题。
如何让规模化的收益成本成为可能,是当前要考虑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对无人配送车的重视是有利条件,与城市级签约,从而实现较大规模部署项目,可使无人配送车的单台硬件成本和运维成本随采购的规模化而降低。
其实无人配送车成本的显著下降,需要从供应链的成熟度来考虑。目前,无人配送产业缺乏像汽车一样的成熟产业链,大规模商用必须要将供应链做到跟汽车一样成熟、安全和经济,有消息说,目前国内低速无人驾驶行业核心供应链国产化率可达到80%,不知确否?
我们要看到,无人配送车市场带动了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自主零部件企业在无人配送供应链上参与度越来越高,以激光雷达为例,禾赛长距离高分辨率Pandar系列激光雷达以及中距离XT系列激光雷达、速腾聚创提供的激光雷达组合方案都是优秀的进口替代产品。
无人配送车市场拓展带动了零部件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质量的提高直接导致成本的降低,无人配送车制造企业、如行深智能、借助本土化供应链缩减成本,同时,他们的制造工厂也具有了量产的条件,据说,毫末智行已拥有1万台的年产能,智梭无人车科技智慧工厂规划年产能达2万台。
早在2021,雄心勃勃的亚马逊关停了探索3年的无人配送车项目,400人团队解散;此后不久,联邦快递(Fedex)也宣布停运旗下的无人配送机器人Roxo,2021年10月,联邦快递宣布与新石器达成合作,计划在中国展开无人驾驶送递车测试,后来也不了了之。
据亚马逊所说,原因是无人配送车带来的变革价值,无论是技术落地可行性,还是商业前景实现时间……与预期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很难实现营收平衡。
当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完全不同,具有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和市场需求,但他们的教训我们要吸取,同时,有人指出,国外无人配送最初主要从机器人技术切入市场,而我国一开始则是从自动驾驶技术切入,优势明显。
大规模落地前,盈利模式要探索清楚。在无人配送车服务快递物流行业时,无人配送车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运营,有效提升运力,但客户的运行模式很重要,让规模化的收益成为可能是当前应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无人快递车最大短板是只能实现点到点的配送。
目前无人配送车参赛者有谁?主要分为两股力量,头部大厂与行业独角兽,互联网巨头,如阿里、美团、京东等,依托自身的业务需求和资本积累,早在2015、2016年就开始布局无人配送车的研究,并已普遍迭代了多款车型。
另一股力量,则是以自动驾驶技术科创公司为主,如新石器、白犀牛、行深智能、毫末智行等,高阶的自动驾驶在研发过程的投入成本高昂,反观低速无人配送场景技术门槛相对不高,成了其竞相抢占之地。
如何优化整个终端配送流程,实现了降本与增效,各企业都在探索新的模式:例如,“无人车+快递员揽派接驳”的新模式,从技术、需求、政策层面来看,这种新模式短期内将会实现商业价值化、现实规模化;还有机器人+快递驿站模式,通过机器人揽派一体、室内外综合配送等方式,以超低运营成本和高效率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