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流通业条码的应用发展历程
北京流通业条码应用发展是伴随着商业自动化、商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普及和超级市场这种新型业态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条码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原国内贸易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北京市电子振兴办公室、北京市经委、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分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条码技术的逐步推广,促进和加快了流通讯息化建设和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
北京流通业条码应用是在隆福大厦超级市场首次实现的。1993年7月,隆福大厦拟在地下室开设一个700m’的超级市场,并计划采用计算机管理,同时进行条码技术的应用试点。在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的组织领导下,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借鉴了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条码应用发展的经验,吸取了各地在推广应用中的教训,走了一条以软课题起步,系统开发建设与研究制定推广应用规范并重的研发路线。在隆福大厦地下超市条码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超级市场的管理流程、条码专用设备选型等均作了系统的规范。尤其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标准、规范的原印条码数量还很有限,大部分商品没有原印条码,而超级市场的敞开式经营方式要求每个单晶都要有条码,所以同时对店内码标识位及内容进行了规范。该试点成功以后,市商委、市科委又及时在行业内的朝阳区明珠超级市场、团结湖副食品超级市场进行了推广应用,对北京市商业企业大范围推广使用条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京流通业条码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1995年下半年的一次会议上,北京市孟学农副市长针对大型商场、连锁商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新需求,提出,“争取在1996年6月底左右强制在大型商场和连锁店实行商品条码”。根据孟副市长的指示精神,1995年12月下旬,北京市商委与北京市经委、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共同召开了由市一轻、二轻、纺织、印刷、食品工贸集团等总公司职能处室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就“1996年7月1日起实行没有条码的商品不得进入本市大型商场”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座谈、研讨,达成了共识。各单位普遍认为:商品条码的推广应用,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同国际接轨的需要,是商11生现代化、商业自动化建设的需要,应该强行推广;近年来条码的推广力度不够,从超市、连锁店进货管理环节突破,这种导向是非常正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条码这种新技术,由政府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推广,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快应用步伐,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本市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条码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不应搞一刀切,应实行宣传、培训、政府行政推动相结合,以加大推进力度。这次座谈研讨会后,全市各主要生产部门对强制推行条码技术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于1996年6月份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普及使用商品条码的通知》(京技监办发[1996]89号),明确提出北京市推广普及商品条码工作的要求:“自1996年7月1日起,首先选择本市四家超级市场进行商品条码化管理的试点;自1997年1月1日起,凡进人本市超级市场的商品应使用通用商品条码;自1997年7月1日起,进入本市连锁商店和仓储式商店的商品应使用通用商品条码;从1998年开始,本市将进一步扩大商品条码的推广应用范围。”通知明确指出:“对于目前没有使用商品条码和条码印制不规范、不标准的商品需要使用店内码时,各商业单位有权向生产企业提出自制店内码的费用补偿”。通知同时明确了条码的申请使用、管理职责。
三委局联合印发的通知,对在全市流通企业加快条码的推广应用,对生产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品的包装化和条码使用、印制的规范化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北京流通业条码应用现状
北京流通业条码应用水平根据业态的不同,企业对计算机管理的需求程度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距,总体看,全市800多家超级市场、30多家大卖场、1 430多个便民连锁店应用水平较高,70多家大型综合商场次之,批发市场、社区便民店应用水平最低。
按业态分:
超级市场一般经营商品在8 000—12 000种左右,大卖场一般经营商品在20000—30000种左右,便民连锁店一般经营商品在2 000~5 000种,这几种业态具有规范、标准原印条码的商品拥有率最高,一般达到80%~90%;
大型综合百货一般经营商品在80 000—120 000种左右,其中具有规范、标准原印条码的商品在10 000~45 000种之间,因商场经营定位、经营档次的不同差别较大,总体上原印条码商品拥有率在10%—20%左右,少数商场原印条码商品达到了近40%。
批发市场、交易市场、社区便民小店等业态,经营商品类别或专或杂,档次较低,且多数为生鲜食品、蔬菜、小工艺品、纪念品、日用小杂品等,除社区便民小店内经营的包装食品具有条码外,其他商品绝大多数没有条码。
汽车、家具、建材、鲜花等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由于其交易形式和商品本身的特殊性,
基本不使用条码。
按商品分:
图书、化妆品、洗染类商品、音像制品、照相器材、烟酒、包装食品原印条码使用率最高,基本上达到100%;但是,除了图书、包装食品外,其他商品在销售环节中使用条码扫描设备的很少。
服装、鞋帽、箱包、音响、钟表、日用杂品、工艺品、旅游商品、散装及现场制作食品等基本上没有使用原印条码,有的商品虽然有原印条码,但是由于企业的销售方式、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或其他原因,条码的优势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按地区分:
城区、近郊区的大型综合类商场、超级市场、大卖场和连锁企业,由于多数实行了计算机管理,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实现了单品管理,有对商品条码的迫切需求,因此在进货环节上就对某些商品提出了没有条码不能进货的要求,商品原印条码的拥有率较高;而远郊区县的商业企业计算机管理水平较低,且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条码扫描设备,条码使用程度相应较低。
三、北京流通业条码应用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品原印条码使用率还不够高。据北京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公司统计,在其经营的60 000多种商品中,有原印条码的商品只占60%;为了适应企业计算机管理的需要,其余20 000多种商品,商业批发企业不得不按照自身的管理要求,自行编制企业码。
(2)不规范的原印商品条码仍占很大比例。据对燕莎友谊商城、西单商场、翠微大厦、蓝岛大厦和京客隆等北京市较大的综合商场、批发公司和超级市场调查显示,目前不规范、不标准的原印商品条码约有10%;比较突出的如方便面,同一品牌中的不同口味、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产品使用同一条码,造成商业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得不重新编码。
(3)占商业零售网点90%以上的个体商户、楼层底市、社区便民店以及各种小商品市场、交易市场,信息化程度还很低,没有装备条码设备,从管理的层面对商品条码的需求还不是很强烈,因此可以说,商品条码的应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随着流通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流通产业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条码在流通领域中的应用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同时也必将对流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