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仓库的建设和运行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物流业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平面仓库向立体仓库发展的过程。

  从经营理念、物流运作模式等方面来看,平面仓库和立体仓库有着很大的区别,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棘手问题。下面,就由平面仓库向立体仓库过渡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肤浅的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办法供大家探讨。

  1、立体仓库相关参数的确定。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发现原有的平面仓库无法适应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如平面仓库分散,不易于管理,搬运距离大,效率低,与公司形象不相称等等。于是,着手建造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决策者对立体仓库知之不多,如何下手来形成立体仓库的雏形,是首先遇到的问题。

首先,应该看。去参观其他相关企业已经建造好的立体仓库,看别人的立体仓库运作模式是否与自己的相近或有可取之处。不要拘泥于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高架叉车作业的立体仓库也可以参考。不是越先进越好,最适合于本企业的物流运作的就是最好的。

  其次,要算。计算本企业的物流规模及物流规划。通常情况下考虑公司3~5年的发展就行,再往后的发展很难预料。一般情况下,立体仓库主要由货位数(Bin)、出入库托盘数、存储单元(Storage Unit)尺寸3个参数来决定。货位数决定了立体仓库的规模,出入库托盘数决定了存取设备(如堆垛机)、搬运设备(如电瓶叉车)和其它设备(如RF)的型号和数量。由于平面仓库一般没有货位管理,托盘尺寸大一点小一点没有太大影响,出入库量大时多投入一些人,搞人海战术就能解决。而立体仓库就不一样,一般是实行货位管理,以托盘为单位进行存取作业,因此对存储单元规格(尺寸、重量)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平面仓库存储的100托盘在立体仓库中可能就不是100托盘,可能是120托盘;在平面仓库中一天出入库100托盘在立体仓库中可能会是105托盘。要根据平面仓库现有的数据来计算出立体仓库的相关参数。许多企业可能只注重于出入库货物的货值、运费,而没有统计过托盘数。如何搜集这些数据,下表可供参考:

表1:XXXX公司物流部门托盘数据统计表

货物编号

入库托盘数

出库托盘数

库存托盘数

货架库存

折合托盘数

保管员

           
           
           
           

合计

         
  一般情况下要抽样1~2周,每天下班前由各个平面库房的保管员或相应负责人记录上交。对于入、出库托盘数,实际上记录的托盘数相当于次数,即在同一天从某一托盘上多次取货或存货,每次计为一托盘(没有批次或时间要求的货物除外),在工作时随手记录下出入库的数据,下班时汇总填入表1;如果出入库记录由物流信息系统自动记录的,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有的企业会采用部分货架或货柜来存放体积很小的货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折算成以托盘作业的数据;如果这部分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采集到的数据,采用舍小留大的处理方式,一般将最小的2个数据去掉。例如2002年8月12日是星期一,公司开会,出入库托盘数明显低于其它时间,但库存托盘数比其它时间稍微高出一些,那么将这一天的出入库托盘数样本去掉,而保留库存托盘数。因为在实际运作中,该库存量是有可能还会出现的。将筛选后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即可,即 PP=∑P/Dn。
PP:平均托盘数
P:统计表中相应的合计数量
Dn:P的个数
  计算出来的数据还只是一个原始的托盘数,可以通过这些托盘数来推算出立体仓库的相关数据。要推算这些数据,确定存储单元规格也必不可少。首先还是需要进行抽样,可以对库存量前20%的品项进行抽样,根据28原则,20%的品项一般占库存总量的80%左右。
表2:XXXX公司物流部门存储单元数据统计表

货物编号

简单描述

规格

尺寸

单重

码盘规则
(不填)

码盘尺寸
(不填)

总重
(不填)

  如果在物流信息系统中有货物单件尺寸、重量,可以直接从系统中导出。由于同一编号的货物可能按入库先后顺序分开码放,码放的规格会不一样,如果有2种以上的码放形式,取一个最大的和一个随机的即可。码放重量指码放最大的重量。计算存储单元规格可以通过专门的计算机程序来做,也可以采用最简单方式,在EXCEL中计算,拿几种标准托盘尺寸来核算。一般可拿1200*1000、1200*1200、1200*800、1100*1100等标准尺寸来做。以下公式仅供参考:在“码盘规则”列中输入公式:
=IF((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000/(E1+10))*INT(1200/(F1+10))),
CONCATENATE(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450/(G1+10)),"=",
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450/(G1+10))),CONCATENATE(INT(1000/(E1+10)),
"*",INT(1200/(F1+10)),"*",INT(1450/(G1+10)),"=",INT(1000/(E1+10))*INT(1200/(F1+10))*INT
(1450/(G1+10))))
在“码盘尺寸”列中输入公式:
=IF((INT(1200/(E1+10))*INT(1000/(F1+10)))>(INT(1000/(E1+10))*INT(1200/(F1+10))),CONCATENATE
(INT(1200/(E1+10))*I4D8,"*",INT(1000/(F1+10))*F1,"*",(INT(1450/(G1+10))*G1+160)),CONCATENATE
(INT(1000/(E1+10))*E1,"*",INT(1200/(F1+10))*F1,"*",(INT(1450/(G1+10))*G1+150)))
在“总重”列输入公式:
=INT(1000/(E1+10))*INT(1200/(F1+10))*INT(1450/(G1+10))*H3+40
其中E、F、G、H分别为单件的长、宽、高、重量,托盘尺寸为1200*1000,货物码放高度(不含托盘)1.45m,托盘高度150mm托盘高度货物码放时箱与箱之间的间隙10mm,托盘自重40Kg。
例如某货物尺寸、单重填入表中的计算结果如下:

货物编号

简单描述

规格

尺寸

单重

码盘规则

码盘尺寸

总重

11260515

彩显

15“

505

468

470

15.1

2*2*3=12

1010*936*1560

221.2

表示该货物码盘规则为每层2*2件,能码放3层,码放后存储单元尺寸为1010*936*1570(含托盘),重量为221.2 Kg(含托盘)。由于一般情况下存储单元重量不会超过某一标准,如500Kg、750Kg、1000Kg,凭平时的经验就能确定,所以在计算码盘规则时一般不考虑存储单元的重量,只是把运算出来的总重与事先设定的重量标准进行比较,超出标准的手工进行修正(减少一层或一件)。
  这种存储单元规格是否最优,可以通过计算存储单元利用率(空间利用率)来比较。
η=∑码盘尺寸/∑(1200*1000*1600)。η表示利用率;1200*1000*1600为存储单元的极限尺寸,即托盘尺寸为1200*1000,码放货物后托盘加上货物的高度不超过1600;码盘规则为EXCEL自动运算后生成的结果。例如上面这种货物,其存储单元利用率为:
η=1010*936*1560/(1200*1000*1600)=0.768
  上面这种货物如果采用1.2m*0.8m的托盘,则运算结果会是:

货物编号

简单描述

规格

尺寸

单重

码盘规则

码盘尺寸

总重

11260515

彩显

15“

505

468

470

15.1

1*2*3=6

505*936*1560

140.6

η=505*936*1560/(1200*1000*1600)=0.384
故对于该货物采用1200*1000托盘比1200*800托盘更合理。
这样,就确定了货物单元的规格,接下来可以计算按此规格码放货物时的库存托盘数、出入库托盘数。将现有库存数量、出入库数量(按件计算)和表2中的相关数据导入下表:
表3:XXXX公司物流部门托盘数计算表

货物编号

现有件数

码盘规则

立体仓库托盘数

库存

入库

出库

库存

入库

出库

合计

  其中,立体仓库托盘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Pi=Qi/Ri
  Pi为立体仓库托盘数;Qi为现有库存、入库、出库件数;Ri为码盘规则中的件数。
这样计算出的托盘数,一般需要修正,修正系数建议在1.05~1.2之间。如果考虑到企业业务的增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Pt= Pi *(1+Gi)n/(1-D) n*K
  Pt为立体仓库需要的托盘数;Gi为企业年增长率;n为考虑多少年以后的业务量;D为价格的年增长率,如果降价,则大于0,如果升值,则小于1;K为矫正系数,一般不大于1,因为托盘数一般不会与业务增长量按同比增长,业务量增大时,整托盘的比率会增加,存储单元利用率会提高,而且随着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提高,库存量会相对压缩。
  此公式计算出的库存托盘数即为立体仓库的总货位数,出库托盘数与入库托盘数之和即为立体仓库的出入库托盘数(吞吐量)。
  做到这一步,一个立体仓库的主要参数就基本上全部确定了。
  还有一种粗略的方法来计算立体仓库货位数。如果立体仓库的托盘使用标准序列的托盘,可以按下面的公式一步到位地计算:
Pi =S*F/Sp*C
  Pi为立体仓库货位数;S为平面仓库建筑面积;F为平面仓库面积利用率,一般为0.5~0.75;Sp为单个托盘面积;C为修正系数一般取1.2~1.5。
  例如,某企业现有平面仓库面积是8500平米,由于货物不太规则,仓库面积利用率不高,取0.55,立体仓库使用的托盘是标准托盘(1200*1000),在平面仓库时托盘货物叠放比较多(即一托盘货物叠放在另一托盘货物上),修正系数取1.35(一般叠放越多,修正系数越大)。该企业年业务增长率为20%,货值跌价率在5%左右,考虑到公司3年的业务发展,矫正系数取0.75,则按上面的公式计算结果是:
Pi =S*F/Sp*C=8500*0.55/(1.2*1.0)*1.35=5260(托盘)
即现有的8500平米平面库房折合成立体仓库的货位数为5260个托盘货位。
Pt= Pi *(1+Gi)n/(1-D) n*K =5260*(1+0.2)3/(1-0.05)3*0.75=7949
即3年后该企业所需立体仓库存储货位数为8479。建造立体仓库时,其规模定在8000~8500个货位是比较合理的。
 1、立体仓库建设
  有了上面这些数据,就可以进行立体仓库的建设。立体仓库建设可以外包给物流集成商,也可以由企业自己来实施。企业只要有1~2名有一定物流专业知识、有立体仓库实施经验的员工、有一名出色的项目经理,就完全可以自己来集成,从而省去集成商从中赚取的利润,减少集成商对企业需求理解的偏差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物流专业水平。
  立体仓库无非是一些物流设备、物流管理系统和厂房的集合。厂房外包给专门的建筑公司;物流设备可以外购,省去了中间所谓的“管理费”和一定的利润;物流管理系统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直接购买第三方的软件。不过,对于一般物流专业水平不十分突出的企业,建议采用以下方式:能自行购买的自行购买,能自行开发的自行开发,实在不行的才外包。例如建设一座采用高架叉车作业的立体仓库,某企业自己来集成。首先是总体设计,可以由自己的物流专业人才来设计,也可以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常而言,大学、研究院所的设计费用会比较低,而且容易沟通),由他们来设计,设计完了之后可以聘请设计人员作为技术顾问来参与到立体仓库建设的全过程。货架可以外购,安装由货架供应商进行。搬运设备(高架叉车、普通电瓶叉车)、物流箱、信息系统硬件部分(服务器、PC、打印机等)可以自行购买。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找一家有经验的软件供应商(不一定很有名气,做过类似的软件就行)来开发,企业自己一定要派专门人员参与到系统开发中去,因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新的需求,而不可能以为依赖于软件厂家来开发(一般后期的开发费用会很贵的),而且软件厂家的响应速度会影响到实际使用。还有一种做法是把参与总体设计、软件开发的人员中的精英引进到企业里来,为公司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人才。

 2、人员培训
  大多数企业在立体仓库建成后,管理和操作人员基本上沿用原班人马。对于一家将要从平面仓库向立体仓库过渡的企业来说,人员培训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往往会发生既没有培训讲师、也没有培训教材,谁都不知道将来的运作会是什么样,谁都对培训不感兴趣。更棘手的是员工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一般人会认为立体仓库一上线,就是开始裁人的时候了,自己很可能是被裁的候选人,赶紧找机会走人。这样,很可能造成人心惶惶,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
  这样,人员培训要实行“先稳定,后培训”的方式。可以告诉员工,公司的业务量增长很快,虽然立体仓库上线后可能会有细微的人员变化,但只要大家能接受培训,及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就可以留下来。甚至可以告诉员工,所有的设备只是省力但不省工,对人工的需求量不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可能会增加人。另一方面,应该把立体仓库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明确地告诉员工,让员工既能稳定下来工作,又倍感压力,认真地接受培训,从而顺利地从平面仓库向立体仓库过渡。
培训讲师可以是企业专人负责,也可以能者为师,还可以外请讲师。培训要有考核,没有考核的培训基本上是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培训时间可以是工作时间,也可以工作以外的时间。一般遵循业务第一、培训第二的原则,要“忙里偷闲”地培训。绝大多数企业的物流部门很辛苦,加班加点是常事,如果采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培训,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激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为了减少对正常业务的影响,建议使用上班前后各半小时来进行,因为一般情况下,物流部门的工作与销售、采购、生产相关,上班开始时这些部门创建的任务还没有传输到物流部门,出入库作业就相对很少,培训效果会比较好。当然,有的企业是刚开始上班时业务十分繁忙,可以寻找工作不太繁忙的时间进行培训。
  培训周期视业务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立体仓库的运作比平面仓库更先进一些,所以对人员的要求会高出很多,培训至少应该有2轮,第一轮培训让员工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轮培训让员工了解操作的大致流程。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提前半年开始培训,至少应该提前3个月开始。
培训人员范围可以先集中对全员培训,后分散对专人培训。对于一般的东西可以对全员进行培训,如立体仓库的概况、基本流程设计、基本岗位设置等等。当立体仓库各个岗位的人选确定或有意向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训。信息系统操作、系统维护、收货、发货等等分开培训,每一岗位的培训以本岗位的流程为主,上、下环节的操作流程只需要了解就行。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要培养出1~2名“全才”,即对信息系统操作、收发货、故障处理都能胜任的员工,这样,某一岗位的员工无法到岗(离职、病休等)时,可以让“全才”来补台,不至于该块业务无法进行。
  培训地点一般可采取就近原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业务,可以在平面库房的空闲地方开辟一块来培训,也可以在会议室进行培训;当然,如果有距离平面库房不太远的专门培训教室,效果会更好。
培训的成效一般会比较缓慢,因为培训时立体仓库可能正在筹建或建设中,没有实际运作起来,员工只能凭想象来理解。领导者或培训讲师要能充分理解这一点,不要急于求成或责怪员工。
由于绝大多数员工对新的运作模式没有底,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或自卑心理,自认为适应不了立体仓库的运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能有的员工感觉自己并没有掌握多少东西,越培训越没有信心。这时,要不断鼓励地员工,对员工任何一点进步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而对员工没有掌握的东西,应该给予重复讲解,千万不能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对于培训的考核,可以采用笔试(开卷、闭卷都可以)、上机操作、口试等形式,这些形式结合起来考核也行。考核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客观,要把员工培训后的真实情况告诉其本人,让他知道自己哪些掌握了,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在立体仓库建造完后,上线前的培训就结束了。上线后的培训一般是水到渠成的事,立体仓库开始投入使用,操作流程会更具体,原来培训的东西可能与实际操作不符,要及时调整、完善。

 3、搬仓准备
  从平面仓库向立体仓库搬迁,和搬家还不太一样。搬家时可能会将一些不用的东西扔掉,但搬仓是要将原来的货物如实地搬迁到新的仓库。
首先,要选择一个“吉日”。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业务,可以选择在节假日加班来搬仓,如元旦、五一、国庆,对于不采用自然年而采用财务年的企业,也可以在财年开始或结束时搬仓。如果搬仓的工作量不大,双休日搬仓也可以。
  其次,要制订好搬仓方案。明确搬仓负责人、选择搬仓设备、安排搬迁路线、采取安全措施等等。
对于一个企业的物流部门来说,安全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安全问题包括人员的安全和货物的安全,要确保人员不受伤、货物不丢失或损坏。
搬仓一般应该成立一个搬迁小组,企业物流部门的负责人作为组长,每一业务块的负责人作为成员。责任落实到人,谁负责平面仓库货物发出前的清点、谁负责货物到达立体仓库后的签收、谁负责运输途中的安全等等,要细分并明确责任人。
  如果存储的货物中绝大多数是托盘存储的,可以采用5吨加宽的箱式货车(宽度比托盘宽度的2倍大10mm以上),如果是散件,可以采用一般的箱式货车即可。一般情况下企业自有车辆会不够用,可以采用外租的方式,外租时可以采用按台班付费,也可以按体积或吨位付费,还可以给一个总价来付费。总之,盘算一下怎么划算怎么定。
  搬迁路线一般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和符合交通法规。由于一般情况下成托盘的货物或散件装车后,没有做填充处理或捆扎,货物之间会有一些间隙,如果车辆急转弯或变速时,货物会倾倒或跌落;道路不平坦也会对货物造成损伤。除了要求行车时注意速度外,还应该选择路况好的路线,包括道路是否平坦、是否拥堵等等,为了选择路况好的路线,适当地绕行也是可取的,因为搬迁路途距离的少量增加对搬迁时间的影响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而货物损坏造成的影响会严重得多。

 4、搬仓
  搬仓不只是关系到货物的安全,还影响到立体仓库的运行。搬仓时经常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最常见的是对搬仓工作量的估计不准。可能在搬仓时发现人手不够、车辆不够、时间不够。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不要乱,准确是首要的,速度是次要的。如果估计在预定的时间内无法全部搬迁完毕,可以及时调整搬仓策略。压缩搬迁范围、延长工作时间、临时雇佣人员和车辆都是可以考虑的。可以将出库可能性不大的货物(如积压时间很长的货物、已经淘汰的货物)先不搬;对于批量很大的货物,可以只搬迁一部分,足够最近几天发货的需要就行。没有搬迁的货物在下一个节假日(一般在周末)或工作日下班后再搬迁。临时雇佣人员一般只安排一些简单的搬运工作,注意强调不要野蛮装卸货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每一车货物其价值不菲,而且牵涉到配套问题,少了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可能会造成一整套东西无法交付。临时雇佣的车辆要注意其诚信度,不能随便在路边找一个没有足够证件的车辆(如是否已投保),以防止其逃逸或发生交通事故后无法索赔。
  搬仓的一些细节问题也值得注意。搬仓时一定要有单据交接,一般采用一式4联的无碳复写单据(见表4,可以专门制作,也可以用企业已有的类似单据替代。平面仓库发货人、立体仓库接收人各1联,粘贴在托盘上1联,存根1联),要做到每一环节都有签字确认,每一货物都有单据可查。每一车辆运输时要有运输记录(见表5)一般情况下,平面仓库使用的托盘在立体仓库中无法继续使用,搬仓还有一个更换托盘的问题。更换托盘可以在平面仓库中进行,也可以在货物搬运到立体仓库后重新组盘。在搬仓前,可以将货物组好盘,将押运单填写好,除存根联外的3联全部放在对应托盘上,其中一联粘贴或固定在托盘上。在装车时将接收联交给押运人,押运人清点好货物后,签字确认,并将押运单单号填写到运输记录表中(此工作可以在运输途中进行)。固定在托盘上的一联押运单主要是便于接收人能将不同的托盘货物与押运单一一对应。每天下班前,应该将接收人签字后的押运单与存根联一一对应上,发现问题及时追查。

表4:XXXX公司物流部门押运单(交接单) NO:YYYYYYY

货物编号

简单描述

数量

托盘号

备注

         
         
         
         
表5:XXXX公司物流部门搬仓运输记录表 车牌号:ZZZZZZ 司机:NNN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押运单编号清单

中途是否停车

押运人签字

  货物搬迁到立体仓库后,要及时地入库,做到下班前所有货物进入到立体仓库货位中,同时要注意物流信息系统中相应数据的同步更新。一般情况下,在搬仓之前会对系统数据进行初始化,可以先将所有的数据通过程序自动更新为立体仓库数据,也可以在入库时逐一导入立体仓库的信息系统。如果平面仓库的数据与立体仓库的数据有区分,搬仓时每天下班前还要将这些数据汇总,核对是否相符。
  搬仓结束后,要注意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与实际库存数据的一致性。由于在平面仓库运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系统中没有库存记录的货物(俗称帐外物),日积月累,而且容易被人遗忘,一般情况下在搬仓时会发现这些帐外物。对于帐外物要单独存放,作好记录,在有的物流信息系统中专门有帐外物的管理。无论是手工记录还是信息系统记录,帐外物一定要有帐,以避免产生漏洞和滋生腐败。

 1、磨合与改进
  一般情况下,立体仓库磨合期需要1~6个月,甚至更长;自动化程度越高的立体仓库,其磨合期越长,系统越复杂的立体仓库,其磨合期会越长
  磨合期内发生设备运行故障、软件系统故障都是可能的。能通过一定改进就能消除的故障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但如果同一故障或类似故障多次发生,就属于不正常现象。
  磨合期内需要强调的是不要隐瞒问题。因为在磨合期内该企业建设立体仓库的人员和企业外相关人员还能给予一定的支持,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如果等到这些专业人才撤出后再来处理一些问题,可能困难一些。而问题往往是实际操作中的员工发现的,所以要鼓励这些员工发现问题、上报问题。

  对问题的处理要有记录(见表6),以便今后发生类似问题时,可以按照这些记录来进行处理,而不必一有问题就四处找人来解决。

表6:XXXX公司物流部门立体仓库故障处理记录表

故障发生时间:

故障解决时间:

故障描述:

 

 

处理步骤:

故障处理人签字: ________故障处理人联系方式:_________
在立体仓库磨合期内,还应该建立运行日志(参见表7),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自动记录,也可以人工记录。记录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检验系统的能力,也可以为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
表7:XXXX公司物流部门立体仓库运行日志

日期

运行其止时间

入库托盘数

出库托盘数

回库托盘数

库存托盘数

记录人

             
             
             

平均

           

最大

           

最小

           
  回库是指出库后该托盘货物没有全部取走,剩余部分再入库到立体仓库;库存托盘数是指静态的托盘数,可以是当天刚上班时的数据,也可以是下班时的数据。
  如果要知道该立体仓库的吞吐能力(即最大出入库量),可以以小时为单位来填写表7,计算出每小时的出库、入库托盘数,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A=Max(Qi+Qo)*(H-1)*K2
  A为该立体仓库的吞吐能力,Qi为入库托盘数;Qo为出库托盘数;H为工作小时,考虑到中间有休息时间,减去1小时;K2为修正系数,一般取0.85~0.95。
  如果不考虑人员休息、设备空闲等因素,在理想状态下,一般立体仓库满负荷的吞吐能力(即不间歇地运行)与设计的能力基本一致,误差会在正负5%以内。
  在磨合期内不要随意地修改信息系统中的程序或作业流程,因为往往只考虑了局部的便利,而没有考虑到或无法考虑到这些修改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才可以着手对流程、信息系统进行改进。

  以上只是笔者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肤浅的实际经验,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那些正在筹划建设立体仓库或者正在实施立体仓库建设的物流从业者一点启发,同时也希望能向大家学习更专业的物流知识、更实用的物流技术。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