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精神:敢为天下先勇当“拓荒牛”

来源:光明日报 | 2020-10-28 15:45

11.jpg

“拓荒牛”雕塑已成为深圳特区的一个文化地标。新华社发

2.jpg

厦门市湖里区海峡设计文创园里的创业青年。新华社发

3.jpg

汕头市澄海区某公司装配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新华社发

4.jpg

珠海横琴一角。新华社发

5.jpg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旅游业迎来更快发展。新华社发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更道出了特区精神的真谛。

  时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波澜壮阔历程。

  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广东省比重从6.4%提高到30.7%;厦门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超2万美元;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加速推进自贸港建设……

  经济特区的发展,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经历风雨,战胜挑战。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历史的重要关口,“杀出一条血路”的豪言回响在耳畔。特区精神引领着人们走向新的征程,向世界展示着极具活力的中国新面貌。

  1.“试验田”,掀起改革开放之风

  首次、第一、全新、先行先试……这些词汇,对于领时代之先,善于充任改革创新“试验田”的经济特区而言,已是司空见惯。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

  改革推进与特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深圳湾畔的蛇口,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开山炮”犹在耳畔。有“蛇口之父”之称的袁庚坦言,“每向前一步,都是对既有制度的挑战与突破。”

  巨大的压力之下,袁庚带领蛇口人,硬是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冲破重重障碍,培育出赤湾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著名企业。打破“大锅饭”,进行定额超产奖励,国内首家保安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诞生于蛇口。签订员工劳动合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等,均是在蛇口进行的尝试。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框框套套,以开放胸襟积极参与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探索形成了许多具有自身特色和推广价值的改革创新成果,诠释了特区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使命担当。

  特区发展之路,也是中国发展之路。

  如今已步入世界企业500强之一的格力电器,彼时不过是一个仅拥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两万台窗式空调生产线的无名小厂,靠着自筹10万元资金艰难起步。“我们很幸运,身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品质质量,才使得我们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品牌。”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看来,特区基因的坚持和执着是格力能够实现今日成绩的重要原因。

  一次次破冰试水,一项项思想上、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经济特区作为“试验田”,破解当时计划经济带来的僵局,并对外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制度自信。

  2012年12月,深圳莲花山见证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信心和决心。经济特区,向世界展示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这块28.78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要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如今,自贸区已覆盖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的广大区域,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成为助推双循环中各类要素快速集散和流通的“加速器”。

  2017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吹响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号角”;2018年,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更高的国家使命。

  新时代的经济特区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推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一系列创新“支点”,正串起大湾区的“创新项链”,形成更广泛的合作创新热潮。

  与此同时,一系列划时代的改革部署,打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注重绿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从先行先试的探索,到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化道路,中国改革步伐稳步向前。

  2.“排头兵”,引领探索革新之势

  创新的基因融入经济特区的血脉。1992年,珠海科技重奖横空出世,首开国内科技重奖先河。

  曾参与筹备珠海首届科技重奖颁奖大会的珠海市原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卓家伦表示:“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科技进步激励机制,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是珠海的选择,也是经济特区的共同选择。如今,华为已成为中国科技力量的代名词,腾讯成长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佼佼者,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大疆成为航拍无人机的先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当前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的背景下,特区如何跨过资源之虑、瓶颈之惑、转型之困,走出一条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创新发展之路?

  久久为功。将目光投向深圳光明科学城,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很快,这片如火如荼的工地就将变身为脑解析与脑模拟、精准医学影像、材料基因组、合成生物研究、综合粒子设施等一批重大科学装置的聚集地。深圳这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正在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取舍有度。紧盯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走“小而精”的精细化发展之路,是厦门的不二之选,目前已形成平板显示、软件信息、航运物流等8条规模超过千亿元的产业链。

  行稳致远。在海南生态软件园,中电(海南)联合创新研究院牵头数十家骨干企业和机构,打造“PK生态村”,力争孵化千款产品,打造万人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也是特区精神的应有之义。从创造“三天一层楼”建设速度,到如今跑出“三天一项制度”“一天51件发明专利”的创新加速度,“创”的劲头一以贯之,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激发活力、抢占先机、应对挑战。

  不断改革、不断进取。走过40年,经济特区依然是“排头兵”,在面向未来新的进发中,被人们再度寄予厚望,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最佳窗口”,为向新发展格局转变奠定了基础。

  “秒批”“无感申办”“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用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积极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制度创新高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抓自主创新,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前瞻部署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狠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梦圆,中华民族将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改革越是步入深水区,越需要锐意进取,保持“创”的韧劲,打开改革新境界,“创”出发展新天地。

  3.实干者,汇聚高质量发展之力

  “特区是无数像我们一样的人埋头苦干干出来的。”曾奔赴深圳蛇口炸山开路,时任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二处四队副队长的倪鹤安深情回忆。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马化腾、马明哲、王传福、冯冠平、霍大伟等出现在深圳市表彰40名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名单中。创新之风孕育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而这些实干者,亦是深圳40周年发展成果的最好见证。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披荆斩棘、埋头苦干,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敢为天下先”的经济探索与制度革新层层铺开。率先试水“民办公助”等模式的新型创新载体,率先探索“基层医疗集团”改革,首开国内科技重奖先河,改善公共服务……特区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引领了全国各地体制探索的潮流。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宣告中国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也为新时代特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如果说40年前的先行先试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改革,那么今天的先行示范则是中央高度授权下的‘目标性’改革,展现了中国的制度竞争力与魅力。”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陶一桃说。

  风帆启航再驰骋,大海扬波作和声。在珠海、在汕头、在厦门、在海南,在经济特区火热的大地上, 每一位一线的科技者、劳动者、工作者跑出“加速度”,续写“春天的故事”,创造更多奇迹。

  谋定而动。珠海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发力,举全市之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乘势而上。“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汕头立足侨乡、打好“侨”牌,加快发展、奋勇争先。华侨试验区正成为东南沿海聚侨心侨智、汇侨资侨力的强力磁场和崭新平台。

  高擎蓝图。“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战略,已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短跑冲刺”的力量爆发点和“中长跑竞赛”的能量蓄积器。厦门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蹄疾步稳。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海南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40项措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入境免签政策放宽到59国;对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

  无形的特区精神,外化在有梦想的创业者、实干家的选择之中。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人们凝聚起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经济特区到自贸试验区,从先行示范区到海南自贸港,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共建“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中国正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显示出中国发展的韧性。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0.7%,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许多世界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之际,中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首来时路,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眺望未来,必然面临更多未知的惊涛骇浪。

  经济特区独有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魄力,激励着人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实现更高起点、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一批批实干者、创新者以特区精神为动力,砥砺奋进,迎难而上,正在新时代创造着新的伟大奇迹。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必将在高质量发展航程中驶入更加宽广的天地。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排行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