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速放缓、环保压力加大,进口煤大幅增加的大环境下,煤炭供应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煤业已经进入了全面转型期。深加工是转型路径之一,但绝大部分的资源还需以“煤炭”的形式供应下游。新形势下,延续了几十年的煤炭粗放供应已难以为继,精益化发展势在必行。“买方市场”也让煤炭的精益供应成为可能。
我国以粗放为主的煤炭供应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粗放是我国煤业的发展特征,不仅限于生产,包括流通在内的整个供应环节都很粗放。煤炭粗放供应是指,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煤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市场供应的煤炭以原煤为主,不能与消费端的设备指标相匹配。生产方“开采什么、卖什么”,消费端“有什么,买什么”。电厂等消费企业虽会对“抢购”的煤炭进行加工,但煤质仍难以与设备指标精确匹配。消费端身为客户,却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通常要负责一切采购事项,包括寻找煤源、联系货运和仓储、筹备资金等。
——粗放供应降低了火电厂效率
火电厂燃煤设备非常精细,只有当煤质与锅炉的指标精确匹配时才能获得好的效果。煤矿开采出的是原煤,但火电厂需要的却是成品煤。目前,我国火电厂通常会多渠道采购多品种原煤,简单配比后再投入锅炉燃烧。由于市场供应的原煤不标准,火电厂的配比也不精细,导致成品煤精度不高、稳定性差,不能与设备指标精确匹配。
煤炭粗放供应的模式降低了火电厂的效率。一是必须多渠道、多品种采购,不匹配的煤炭还会严重影响锅炉性能,火电厂需为此配置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原煤采购、厂内加工和设备维护,导致运营成本居高难下;二是煤炭燃烧不充分,导致能耗水平高、污染物排放治理成本高;三是锅炉等设备破损率、腐蚀率提高、原设计额定功率下降,导致锅炉寿命低、安全性差。上述三项长期存在,综合影响,最终导致火电厂效率难有根本性提高。
——粗放供应降低了煤企能力
煤企主业是采掘,依托地下资源创造价值是其能力的重要体现。煤炭深埋于地下,具有资源价值。煤企将煤炭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企业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以电煤供应为例,煤企或流通商可以向火电厂出售原煤,电厂加工后燃烧利用;煤企或流通商也可将原煤加工成半成品后出售给火电厂,电厂多渠道采购多品种原煤或半成品煤,配比后燃烧利用;煤企或流通商还可根据电厂需求,将原煤加工成与锅炉指标精确匹配的成品煤后销售给火电厂,电厂直接燃烧。
煤炭资源的价值通过第三种形式得到最大化体现。但事实是,第一种形式是目前煤炭市场供应的主流。煤企“有什么,卖什么”,不能将所拥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对资源的配置水平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好时,煤价高,原煤不愁卖;市场不好时,粗放供应的煤企不能通过资源配置满足客户需求,竞争力不足,市场也会大幅萎缩。
——粗放供应模式导致政府调控不能有效平抑市场波动
政府调控方式是供应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粗放模式下,我国煤炭市场流通环节不完善,政府对于煤炭市场的调控缺乏市场化手段,一直以行政指令为主。行政式的宏观调控存在较大弊端,例如,双轨制曾经引发“煤电之争”,致使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突发自然灾害时的指令调拨将局部地区的供需矛盾扩展至全国范围的供不应求;供大于求环境下的限量压产措施效果有限,等等。从某种程度讲,粗放式的供应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平抑市场波动,有时还放大了波动程度。目前,双轨制已经取消,但新的政府调控方式尚未建立。以市场为主导,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政府调控方式仍难实现。
我国煤业转型的核心是实现精益供应
——煤炭供应的国内外先进经验
美国精煤�cleancoal/washedcoal 发电。在美国,进火电厂的煤炭主要是经过加工的精煤——“清洁后”的煤炭。加工的主要方式是定制化的洗煤和配煤,加工的过程较为精细,加工后的煤标准化程度高,能与燃煤锅炉指标相匹配。美国电厂既要关注污染物排放的水平,又要提高发电效率,因此非常讲究煤质。由于煤炭含硫量偏高,美国往往在矿口建立“模块化”洗煤厂,全电脑控制的设备能根据买方要求变更洗煤流程,以保证兼顾环境、能效和利润的最佳燃煤指标。经测试表明,燃烧精细化入洗的精煤电厂输出功率增加了1%;同时,工艺设备的损耗,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汞的排放量均会减少。美国的配煤同样精细,且主要由供应方实施,这与我国显著不同。美国的配煤是数字化的,包括客户需求分析——程度及技术设定——煤质分析三大模块,完全以需求为导向,配后的煤标准化程度大大提升,能够满足火电厂对煤质的个性化需求。
国内也不乏先进实践。神华下属的国华电力在全国及海外拥有37家电厂。根据每家电厂的不同需求,国华燃料中心与神华集团对接,由神华集团统一调度,供应国华下属的各个电厂。流程是,电厂需求汇总——集团综合分析煤炭、物流等资源,明确供应方案�涵盖采购、加工、运输等 ——集团获取煤源,或自产或外购——集团负责加工与储运——标准化的成品煤进厂。
神华集团的煤炭供应体系与社会相比要完善得多。一是服务能力强,基本实现了供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各个环节与火电厂分工合作的模式;二是加工能力强,供应电厂的煤绝大部分经过了精细化的加工,以成品煤为主;三是资源协调能力强,拥有多个物流、生产、采购、加工节点,能够灵活地配置煤炭、物流等资源,在大规模生产、采购后,实现定制化供应;四是资金管理能力强,以集团为整体协调管理资金流,降低各项成本。
国华依托集团体制内的供应体系取得了较好绩效。火电利用小时数、能耗、锅炉效率以及企业利润等指标明显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优于五大电力集团。此外,由于享受到专业化的流通服务,国华电力的管理人员占比与五大电力集团相比低了约7个百分点。
与神华相类似的例子还有山西兴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兴能是山西焦煤集团子公司,在古交县拥有5个煤矿,1个发电厂和1个精细配煤厂。由于内部供应体系所具备的服务、加工、资源协调及资金管理等能力,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绩效。电厂平均等效可用系数、平均利用小时等指标优于同类机组平均值;煤耗指标强于同类机组的最优值;矿区和厂区及周边环境较好,煤矿也实现了对煤的高效利用。
——先进供应模式的实质是煤炭精益供应
流通体系不完善是我国煤炭粗放供应的根源之一。但美国的煤炭供应包含着较强的服务能力,能够为消费端提供专业化的加工、物流等服务。国内少数集团企业内部供应体系完善,同样实现了良好的供应效果。国内外先进供应模式的实质是煤炭精益供应。
基于精益思想,煤炭精益供应是指,市场供应的煤炭以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半成品煤或成品煤为主,并确保在客户要求的时间、按要求的数量送到指定的地点。消费端“要什么”,供应方“供什么”。投入锅炉的成品煤与锅炉指标精确匹配,消费端的运营成本和环境污染明显降低,生产侧的发展能力较大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和高效。因此,面对波动,市场的自调节功能将有效发挥。
煤炭精益供应是对煤及其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满足消费需求,是对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在内的现有系统进行突破性改变,将较好地解决我国煤业的粗放发展问题。
——我国煤业转型的核心是实现精益供应
中高速、低碳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煤炭的需求增速将明显下降,用煤行业的环保标准、能耗标准都将从严控制。新的发展形势下,煤业的转型任务非常紧迫。走煤电、煤化等深加工之路也是煤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转型路径之一。但深加工的用煤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比例较小。目前,我国有不少于30亿吨的煤炭流转至消费端,今后这一数字还将增长。因此,转变供应模式才是转型的核心。不论从提升煤炭消费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应角度,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是从企业能力提升的角度,煤业都需要转变粗放供应模式,实现精益发展。
我国煤炭流通体制并不完善,但神华集团、兴能集团是利用内部完善的煤炭供应体制弥补社会流通环节的不完善,实现对内部火电厂的精益供应。在买方市场格局下,我国煤炭流通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这一模式能够在国内逐步实现。
我国煤炭精益供应的基本思路
精益供应将改变煤炭消费理念和煤业发展理念,将在煤炭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供需关系,使产业链更为完整,形成较为成熟的生产——流通——消费格局,从而为煤业转型带来革命性变革。
煤炭精益供应的基本思路在于,转变“有什么、供什么”的粗放现状,服务于消费需求,做到消费端“要什么、供什么”,通过供应模式的转变,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排放;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煤业转型,提升煤企能力。同时,由于煤炭流通环节的不断完善,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也将有效发挥,政府将更多地依托市场机制平抑煤炭市场的波动。
——以6R为原则满足电厂等客户的服务需求
煤炭供应以消费端的需求为导向,不仅向客户供应需要的商品,还要保质、保量,并在所需求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指定的地点。其实,煤炭消费端的需求与其他行业的需求并无二致,所需求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服务。所谓服务于消费端需求,具体到微观层面就是以6R为原则(6R原则,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在精益供应模式下,火电厂等客户根据设备、环保等要求明确用煤指标,根据生产安排明确用煤数量和时间;供应方按需将煤炭送到指定地点;供应的煤炭是经过精细加工的,具有均匀、稳定特征的半成品或成品煤。
——促进加工、物流、交易、信息、金融服务等煤炭流通环节专业化发展
实现煤炭精益供应离不开流通环节的专业化发展。毕竟,生产企业以煤炭开采为主业,不擅长服务,因此满足消费端服务需求仅凭生产侧很难实现。但长期以来,我国煤炭流通业的发展较为滞后。煤业从粗放供应转型为精益供应,必须改变目前的生产——消费格局为生产——流通——消费。
流通环节的发展要根据消费需求明确重点,一是定制化的流通加工服务,以精细、数字、智能为特征,实现在煤的流转过程中将原煤转化为半成品或成品煤;二是物流服务,提高煤炭供应的准时性、准确性,并减少煤炭在流转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交易服务,通过现代化的交易模式、规范的交易环境,拓展火电厂等客户的采购渠道、降低其采购成本;四是金融服务,或称为资金流服务,属于高端服务范畴,通过煤炭交易的资金运作为消费和生产企业创造价值。
——将煤矿直供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规模定制作为我国煤炭精益供应的两种基本形式
煤炭供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由煤矿直供消费企业,二是经由流通环节供应消费企业。因此,煤炭精益供应也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生产侧直供消费端,例如大客户直供,但与粗放供应不同的是煤矿直供的不是原煤,而是经过加工的标准化的半成品或成品煤,煤质均匀、稳定。美国很多煤矿直供客户的煤即是经过模块化洗煤或数字化配煤的标准煤。
二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规模定制,主要针对经由流通环节的供应模式而言。大规模定制是典型的精益供应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等精益模式的重要手段。煤炭市场波动性较大,消费需求因成千上万家企业设备、运输方式和路线等的不同而多样化,但煤炭的开采、物流却具有规模效应。如何实现供应的范围经济,关键在于定制环节实现差异化。煤矿直供的形式具有中间环节少的优势。但是,在单一矿区开采的单一品种的原煤经过加工后形成的品种有限,能适应的客户也是有限的,而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将多品种煤集成加工后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多品种商品的精益供应方式不可或缺。
煤炭市场的大规模定制就是指,面向消费端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加工、物流以及采购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统一实施大规模、多渠道采购,在定制环节实施大规模的集成加工等服务,最后将多品种的半成品和成品煤在客户需要的时间送到指定的地点。这种精益供应方式依靠单个企业的有限资源是很难实现的。煤炭供应链管理者拥有无限的网络资源,既能体现煤炭供应的规模效应,又能通过集成定制获得范围经济。基于此,我国煤炭的大规模定制可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实现。
今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规模定制应与煤矿直供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成为我国煤炭精益供应的两种基本形式。
——构建精益企业提升煤企能力
精益企业是指,在由大规模方式向精益方式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突破单个企业界限的组织,是包括供、需所涉及的所有组织。煤炭供应链拥有“准纵向一体化”的网络结构。网络所有节点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横向合作、纵向互补,共同满足消费需求,应对市场波动。一个煤炭供应链网络既是一个精益企业。
我国的煤业以煤炭供应为主,通过满足消费需求提高所拥有的资源价值才是煤企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精益供应需要专业化的服务来支撑。煤炭流通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将是大势所趋。煤企兼具资源优势和服务劣势,因此可以与流通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通过精益企业成员之间的合作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升能力。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平抑市场波动
在粗放供应模式下的行政式调控,也要转型为精益供应模式下的市场化调控。基本思路是,建立煤炭动态储备体系和现代化交易体系,发挥储备体系的“蓄水池”功能,当供不应求时通过交易体系释放储备煤,当供大于求时通过交易体系“蓄水”,以市场化的手段缓解市场波动,平抑煤价。
促进我国煤业精益供应的政策建议
——推进煤炭流通体制改革
发展煤炭精益供应,首先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煤炭流通体制,强化流通环节的服务能力,形成较为成熟的生产——流通——消费格局。煤炭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工作重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打破目前单一现货的交易结构。形成全国市场、区域市场与地方市场互为补充,即期现货、中远期现货与期货市场共存的交易体系,促进煤炭及其相关资源在透明、规范的交易环境中高效流通,合理配置,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为流通服务型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发展空间,为煤炭消费端拓展采购渠道。
二是改变目前以对手交易为主的传统交易模式。在鼓励长期协议交易、矿厂谈判交易的同时,加快以集中竞价为主导的煤炭电子交易市场建设步伐,通过交易模式升级带动煤炭物流、加工、金融等流通服务业的快速提升,为煤炭精益供应构建支撑体系。
三是重建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以期货价格反映市场预期,以集中竞价为主形成的即期价格反映市场供需,以不同地区即期价格反映市场结构,期货价格与即期现货价格相互影响,在市场供需出现大幅波动时政府以市场化为主的手段平抑价格。通过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以价格为信号及时、准确反映市场趋势,以市场化为手段引导资源流向,满足消费需求。
四是整合煤炭流通环节行业协会,成立更为专业化的煤炭流通协会。一方面,能够改革目前协会存在的“轻流通”、“政府色彩浓”等不足,促进煤炭流通环节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协会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中介服务功能。
——提高能耗标准与排放标准
减少煤炭消费量可以在短期内较快取得大气污染防治和过剩产能化解的效果,但不是最优选择。改善环境质量、降低能耗水平是煤炭精益供应的目标,约束性政策应从消费入手提高消费标准,既根据我国环保目标与节能目标,结合国际标准,提高国内煤炭消费企业的能耗标准与排放标准,严禁不达标企业生产。成立专项基金,支持消费企业技术和设备改造,尝试产能置换机制,促煤炭消费端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市场,通过终端能耗与排放标准的提升提高用煤标准,带动以原煤供应为主的粗放模式向以标准化的半成品或成品煤供应为主的精益模式转型。
——构建新型政府对煤炭市场的调控抓手
将现代化交易模式为主的交易体系和煤炭动态储备体系作为调控抓手。现代交易体系的建设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煤炭动态储备体系建设应与交易体系建设相对应,形成全国、区域、地方三级格局。交易体系、储备体系的载体分别是交易中心�或称交易市场 和储备库,两者的建设、运营主体以企业为主,可考虑吸收民资或民企进入。储备库的定位不应局限于应急,而应以调节市场供需为主。在交易、储备体系化发展的同时,政府应联合煤炭流通协会、相关企业及各交易中心、储备库,建设全国煤炭市场信息系统,实施大数据管理,及时、准确掌握煤炭市场信息,了解煤炭以及电力、钢铁、建材等消费行业动态,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