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既是信息化全面改造的过程,也是管理流程规范化的一场深刻变革。管理流程规范化是企业主要业务流信息化、网络化、建立公用协同工作平台的前提条件,也正是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挑战。在管理流程规范化过程中,将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不确定因素,只有持之以恒,下决心推进,才能最终取得成果;半途而废只会产生更大的阻力和怀疑,已取得的成果也可能丧失殆尽。
船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点、重点:“明确接口,集成为本”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同步,跨接信息孤岛的现象。建设公司级的信息和数据传输的应用网络以及基于网络的公用工作平台,连接主要事业部和决策部门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明确各应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数据接口格式及内容是顺利实现跨接各种应用平台,实现信息互通的基础。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为了减少将来企业集成成本,应加强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订和监督执行,这是一项在信息化建设中指导技术实现的基础工作。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元素标准、编码标准、信息技术支撑标准、规范的实施方法等。
利用企业应用集成技术(EAI),尽可能采用基于业务群、业务流和数据流的大型数据库,开放的网络和系统产品,统一的应用界面和应用程序,使应用统一、数据结构一致,便于推广普及、便于实现集团的统一管理和数据汇总,减少因技术不统一造成的集成损耗。
在政策和公司资源投入上,向开放、统一集成的解决方案倾斜,尽可能减少单机和孤立系统所占的比例。在保证现有离散系统应用不受中断的前提下,初步实现离散应用的服务器上网,数据在内部网内流通,再实现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
薛曾丰(中船十一所应用软件开发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国内造船企业通过国外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在船体和舾装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CAD化,明显增强了船舶设计和生产准备能力。但是,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的滞后,使得我们与造船先进国家相比在快速制造能力方面、在企业的柔性应对能力方面、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实施“造船第一大国”的战略目标,通过推进造船集成化的企业信息系统,加速实现向现代造船模式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竞争策略。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的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一个先进的造船企业管理系统,体现的应该是现代造船模式下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通过信息系统的平台,实现精准的企业资源计划、严密的物料需求组织、合理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从而达到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而不应单纯是将现有的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形式计算机化。
构建造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是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的‘集成化’。精细化是指建立严密有效的物料需求和物料供应体系、精确合理地安排企业的资源计划和生产计划、准确及时地掌握和控制生产成本。船舶生产模式是典型的复杂产品订制生产模式,根据订单进行船舶设计、物料需求生成、设备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加工制造等一系列以计划为主线的、订单拉动式的生产组织活动。这一系列的过程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且互相制约的,每一个环节的变动将引起各环节的一系列变动,对于船舶这样高度复杂的产品,要达到均衡生产没有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支持是难以实现的。
为了建立集成化的造船信息系统,需要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首先应大力开展如下研究:
(1) 造船生产特性和ERP技术的造船解决方案研究
ERP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经广泛用于一般制造业,如机械、电子等行业。造船业由于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致使ERP在国内造船企业还没有得到更多的应用。因此,对国内造船企业的生产特性和管理特性进行研究,结合现代造船生产模式和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如JIT、精益制造),提出适合国内造船企业特点的造船生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数据流模型,形成造船企业的ERP解决方案,以便利用成熟的ERP系统,尽快形成造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信息标准化研究
信息标准化是建立集成化的信息处理体系和高效的信息交换体系的基础,开展信息标准化研究是推进造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实现信息互通和系统集成的重要途径。研究符合造船信息系统要求的基础信息的属性描述和信息结构,如:物料基本信息、物料清单(BOM)信息、工艺路线和生产能力基本信息、托盘/分段信息等十分重要。信息标准化研究包括:信息编码的标准化;数据结构、数据表达、存取方法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和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 同时,要扎实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基础数据的支持,信息系统如同无米之炊,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切实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不断完善,逐步精确。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获得精确的结果,才能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3) 异构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换方法的研究
多年来,国内造船企业通过引进和自行开发拥有了不少应用系统,如CAD/CAM系统和一些用于特定业务的管理系统。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系统资源,对现有的基于不同系统平台和不同数据库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和信息交换方法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为此,需要研究各个系统的数据结构,提出进行系统间信息交换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如提出造船信息XML文件交换格式,建立通用的WEB SERVICE数据存取方法等。实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等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提供信息交换和系统开发的基础平台。
总之,通过推行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和方法,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深化生产设计、强化生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固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的“集成化”建立有效的信息操控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专业各阶段的工作协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设计建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掌控产品质量,全面增强造船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苏文荣(沪东中华造船教授级高工)
中国船舶工业是我国制造业应用计算机最早的行业之一,自一九六五年开始了船舶设计计算和船舶制造CAM的研究和应用,四十年来,船舶的计算机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船舶设计、制造、管理重要手段,促进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但四十年来,由于造船行业的行业特点和其他种种原因,造船信息化在整体上落后于其他某些制造行业的应用。
造船企业是项目型制造企业。船舶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船东的特定要求来设计的,这些产品绝大部分只生产一艘或几艘,以后不再重复生产。但船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同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不完全相同,给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船舶产品的结构很复杂,涉及各行各业,配套企业达上千家之多,零、部件达数百万件以上,生产组织机构庞大,协调困难,很难达到计划的精确管理。因此船舶企业既是实施信息化能带来更大效益的企业,又是实施信息化很困难的企业。目前市场上一般的CAD/CAM软件和管理软件很难适应船舶制造企业的需要,包括国外先进造船企业如日、韩、欧、美其信息化建设均是商品化软件和自行开发软件一起集成构成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我国造船企业也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为打入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克服设计瓶颈,引进了国外三维船舶设计软件,这些软件在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上有较好作用,但由于软件商出于商业利益和技术保密,设计软件无法和我船舶企业自行开发管理软件或引进管理软件集成,至今船舶企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PDM,使船舶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无法集成。有些船舶企业曾全盘引进国外集成管理软件和系统,由于不适合我国造船国情和外部配套环境均以失败告终。目前有一家企业正在实施国外引进的集成系统,但由于造船模式和国情的不一致,推进中困难不少,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建立后正常的运行和维护,没有一支熟悉该系统应用的IT队伍是很难维持正常运行的,没有一支掌握该系统二次开发技术的队伍,系统很难满足今后企业发展的需要。
造船行业计算机开发应用历史早,应用的基础工作相对有优势,但由于早期开发的应用软件,其开发思想和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很好适应现代集成制造理念,如一些应用软件大部分是孤岛形式很难集成;在企业编码方面,一般造船企业在企业一级的编码基本统一,而部门一级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要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这些编码必须通过修订或重新编制到企业各部门的统一。这些问题使一些企业领导难以决策,弃之可惜,重新整合集成工作量大、投资大,很难快速见效。从而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中央明确提出发展造船工业,争取在2015年成为第一造船大国。从中央到地方,把发展造船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抓,建新厂、扩老厂,硬件建设上马较快,但在建立现代造船制造理念和信息化等软件建设上重视不够。有些企业领导也能注意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舍得花钱投入,但对信息化建设的运行环境、企业管理流程、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培训的一些基础工作重视不够,造成信息化建设实施困难重重或效果不明显,从而影响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和积极性。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较大投资的建设项目,而造船业是一个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投入大、利润低,大部分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资金,只能有资金时搞一、二个项目,没钱就少搞不搞,缺乏一个总体规划,造成信息化建设见效不快。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快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一些老系统还没用好就已不适应企业需要。
纵观造船工业信息化发展道路,在我国造船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要使我国成为第一造船大国、造船强国,以信息化促进造船工业的现代化是发展我国造船业的重要措施。这已成为造船业各级领导的共识。造船业信息化建设要注意一些问题。
1、 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以现代造船理念来指导总体规划。实施中可根据企业情况分步实施,才能见实效。
2、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不仅在投资上要支持,还要和企业现代造船模式转换结合起来,特别是涉及企业利益重新分配等重大问题,“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要象抓生产一样抓信息化建设,才能保证信息化顺利实施。
3、造船业涉及专业广、生产组织部门多、流程复杂,要确保系统实施必须要做好大量的标准、代码等工作。在系统运行中又要重视系统运行中的数据采集反馈,才能保证系统正确高效运行。由于造船行业基层外来人员较多,这给数据采集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此项工作必须认真抓,甚至可组织专门机构专人抓基础工作和数据采集,否则建立了系统也很难有效运行,更不要说产生效益。
4、必须以我为主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和实施。据报道和本人所见,一些企业信息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做到以我为主。软件公司是以商业利益驱动的公司,它不可能把全部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企业,在一些关健技术上是保密的,系统是不开放的,很难二次开发。其次,由于国外和中国国情不同,生产流程不同,企业不可能全盘照搬引进系统,在实施中必须要本地化,以适应企业实际运作情况,但其代价是十分昂贵的,或者,本地化工作不能及时得到响应,就要影响信息化实施。再则,目前一般企业实施的系统不是功能完整的信息系统,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系统功能必定要扩大,长期依靠软件公司有一定难度,再者,有些软件公司自身的命运还很难预测。最后,引进一个系统必须要有一个维护日常运行的技术队伍,长期依靠外部技术力量是不可行的。基于上述原因,希望企业一定要组织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IT开发队伍,才能通过对引进系统的消化吸收,不断二次开发改进,最后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系统。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和不断发展。
盛晓晔(上海爱德华船厂档案机要科科长)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认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部门,首先是一个服务于各个业务部门的服务性部门:作为信息部门,它必须协助各个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方便、快捷地通过IT手段来实现他们的业务目标,在工作目的上遵从各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其次,它是一个在工作途径上与各个业务部门平等的部门:一个建设成功的基础设施必须有业务部门的投入。在业务部门确定其具体策略的同时,信息部门也投入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因此,公司的每一项战略决策实际上需要各业务部门,包括信息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完成。信息部门定期得到公司各个部门最近的发展情况,以便在某一业务部门做出决策时,信息部门可以考虑借助IT手段协助该部门更好的完成任务。因此,如果不是有更高一级的领导来统领整个工作,势必会给信息部门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不便。我们公司由总经理直接领导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足见公司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于涛(大连新船重工信息管理科科长)
船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包括:
1、产品设计信息无法与建造共享 造船产业是项目型制造产业,基本上是“0”批量,设计是每一个产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传统的设计方法导致信息不能与生产管理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设计与建造无法紧密结合,设计信息无法直接为建造服务,因此导致设计与建造脱节,从而使造船周期加长,相应造船成本较高。
2、各类资源无法共享、优化 造船产业是多工种混合型立体作业,而且受气候、配套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这样,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计划需要变更,这时,是否能充分掌握各类资源的信息十分重要。如果各类资源无法共享,公司的经营、采购、生产、质量、成本等项管理就难以作出较为科学的优化决策,以致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不到各生产要素精确配置的目的。
3、管理基础信息获得不及时、不准确 作为制造业管理的基础数据主要有二个:一为工作量信息,二为物量信息。对于批量产品,这二个信息的取得并不困难,而单项型产品必须要在设计(包括CAD/CAM/CAPP)工作完成后才能取得,因此,在生产准备阶段,管理基础数据只能依靠经验估计。
4、信息集成度差,难以优化 数字化造船就是实现设计、建造、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船舶产品制造全过程所有信息,包括设计、制造、计划、采购和财务成本管理都以统一的数字化标准表达,达到船舶产品全生产周期的一切活动均可以共享数据。这就要求设计、制造、管理信息高度的集成,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由于信息集成度差,在实际造船生产中真正达到设计、建造、管理一体化还不多。影响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5、对ERP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认识不足 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不仅仅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基于ERP、SCM、BPR、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而是从本质上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先进与落后,以及企业应用ERP与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必然关系。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充分表明,ERP在我国应用的成败并不取决于技术、资金、网络、应用软件和软件实施,而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主体意识。企业是应用ERP的主体。企业应用ERP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主体意识,才能提高主体能力,才能发挥主体作用,才能确保ERP项目的成功。因此,需要全公司全体成员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自觉地配合这项工作,而且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