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维持物流园区“热度”?

来源:物流前瞻 | 2021-06-24 15:31 | 作者:前瞻评论员

  微信图片_20210624152757.jpg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物流活动的集中地,相当于是物流业的“工厂”。虽然在国家层面,有相关标准对物流园区有概念的界定,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严格的建筑群界定。所以,我们在实际中见到的物流园区千姿百态,不仅仅功能各有侧重,就连名称也极具个性。

  同时,物流园区的建设也一直保持了一定热度,从中物联的调查来看,全国物流园区从2006年的207家增加到2018年的1638家,增长了近7倍。其中,在建和规划的项目数量总体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微信图片_20210624152802.png

  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总是不断建设物流园区?

  一

  建设物流园区有什么用?

  物流业的本质是一张软硬结合的网,是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公路、铁路、航道、航路等硬设施与货运班车、铁路班列、船舶航线、飞机航线等软服务相结合的线路。

  其二,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物流园区等硬设施与货物交付、仓储装卸、运力组织等软服务相结合的节点。

  物流园区是物流体系的节点中数量最大、覆盖最广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第一个物流园区是深圳市平湖物流基地,这个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盐田港、蛇口港提供后方陆域的集散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624152807.png

  可以说,物流园区是整个物流大网络延伸到各个城市社区、产业集聚区的服务窗口,所以物流园区最基本的价值主要集中体现在作业边际成本、采购寻源成本、货物交付成本的优化控制,也是物流业规模效应、网络效应的体现。

  作业边际成本。物流园区可以实现仓库、停车场、叉车等资源共享共用,投入量少、利用率高,可以摊薄生产作业的变动成本。

  采购寻源成本。物流园区集中了货源、车源,是线下车货匹配的主要平台载体,在网络货运APP出现以前,物流园区的小黑板是物流一大特色。

  货物交付成本。物流园区是货物仓储、中转、集散的主要场所,交易的达成和货物的交付在时空上能够保持同步,可以实现我们常听到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

微信图片_20210624152812.png


二、推动物流园区建设的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的物流园区并不是物流企业建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了,物流园区的价值不单单止于物流业务本身。总体来看,市场上物流园区有几大建设主导力量。

  一是地方政府。例如,各地的城投集团、交投集团等政府投资平台,高速集团等基础设施开发企业,以及各园区、产业园管委会。可以说,地方政府是物流园区建设最早和最主要的发起人。我们国家第一个物流园区——始建于1998年的平湖物流基地,就是深圳市政府规划并主导投资开发的。

  二是产业地产例如,普洛斯GLP(新加坡企业,2018年由厚朴投资、高瓴资本、万科、SMG、中银投资等中国财团收购后退市)、嘉民Goodman(澳大利亚企业,中投集团拥有部分股份)、安博(美国企业,2011年安博和Prologis平等合并)、丰树(新加坡企业)等外来和尚,万纬VX、易商红木ESR、宝湾(国有)、中国物流(国有)、宇培等本土企业,此外,平安、复星等也进入物流地产领域。接过地方政府接力棒的,正是这些产业地产商们。

  三是物流企业。例如,顺丰、深国际物流、传化物流等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园区,更多地顺势而为,往往在业务成网、资金充沛的时机进场。

  四是商贸平台。例如,菜鸟网络、京东物流、苏宁物流等电商平台,沃尔玛、永辉等传统零售巨头,以及中粮、厦门建发等大贸龙头。自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起,电商平台跨界物流已经不再是新鲜事。

  其实在电商平台之前,传统零售、大宗贸易的龙头企业早早地就开始布局物流,只是他们以自用为主,社会公众影响力不广。

  摸清楚了物流园区是四大建设势力,我们也不难看出,物流园区建设具有多重目的,在不同阶段、不同视野下,物流园区承担的角色和产生的价值也不一样。

微信图片_20210624152817.png

  一、对地方政府来说,物流园区是土地资源的开发。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园区经济是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建国初期,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后,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努力,这一比重到1957年上升到56.7%,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但举国体制下的工业奇迹客观上也造成了产业、城市之间的不协同。和国外产城融合不同,我们国家甚至有些城市是“先有厂、后有市”,所以我们的生产力布局都是在未开发的生土上进行。那么,园区经济就是最佳载体。

  物流园区也是园区经济的一种,同时出于民生保障的考虑,配送型的物流园区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建设物流园区大体上有两方面目的。

  产业配套。实体经济的落户,往往是需要良好的物流条件。地方政府为了吸引、留住产业,势必要建设几个像样的物流园区。其中,也有部分城市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建设物流园区自然是情理当中。

  土地财政。分税制后,中央和地方财政“强干弱枝”,地方政府事多钱少,大部分城市主要依靠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2020年,全国卖地收入超过8.4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4%。

  物流园区的土地开发效益能够产生一定收益,更重要的是,通常位于城郊的物流园区是市区内专业市场、货运市场腾笼换鸟的载体,能够置换出大量市区内的熟地,用于更高价值的商业开发。

  二、对地产企业来说,物流园区是重要的不动产之一。

  前些年,住宅类、商业类房地产逐步饱和并且发展受限,产业地产成为了地产企业主要的新赛道之一。2020年,全国营业性通用仓库面积已超过10亿平方米,其中立体仓库接近30%。

  从总量来看,绝对规模已经基本满足物流需求。但从结构来看,供给质量与地区分布上还存在供求之间的矛盾。根据物联云仓统计,目前高标仓(高标准仓储物流设备)约占通用仓库总面积的30%,总量仍然不足。

  物流园区是产业地产的主要领域之一。产业地产是地产+产业的升级版。相比于工业地产,物流地产的产业门槛相对更低,并且和商业地产有天然的强联系,大部分地产企业转型成本不高。所以商贸物流园十分常见。那么,地产企业建设物流园区的动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租金收入产业地产的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投融管退。那么在地产的投融之外,还有产业的管退。

  管理让物流园区有了两种盈利模式。其一,以优质物业服务为核心的地主模式,如整库出租、按平方米收费;其二,嵌入物流业务,以快速物流周转为核心流量模式,如运营增值、按业务量提成。不管是哪一种,物流地产都是重运营、重持续。

  金融产品作为不动产,物流园区很适合衍生金融服务。首先,作为载体和背书,物流园区往往面向物流上下游企业提供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等物流金融服务。

  其次,物流园区盈利模式明确,现金流相对稳定,符合发行公募REITs的条件。这也为物流园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退出渠道

微信图片_20210624152824.png

  三、对物流企业来说,物流园区是基本的生产设施。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物流企业更倾向于租、而非买,热衷轻资产经营。不可否认,重资产运营带来高负债,风险发生时容易出现资金紧缺、资产冗余的情况,而轻资产运营更加灵活地利用、调配市场资源,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船小好掉头,随行就市。

  但是,外部的环境变了。高速发展的经济扩张期一去不复返,在遍地黄金的年代,沉没成本低的轻资产经营可以更加灵活地抓取机会,谋求更大的利益。但在岩壁坚硬的矿洞,管控能力强的重资产经营方可破壁和砥砺前行。

  关于物流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好,物流前瞻后续会有专门文章探讨,这里先回归主题,物流企业建物流园区可以总结为顺势而为。

  业务支持。好的物流企业一定是网络化的物流企业,那么就网络节点布局就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国家有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地区。

  物流企业要构建一张覆盖全国、自主可靠的网络,就须要在重要城市建设物流园区。另一方面,城市对物流用地的保障力度不够,物流业时常面临搬迁,转移业务、形成一个稳定的场地,也成为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园区的推手。

  资本运作。在金融机构看来,物流企业是黑箱子,很难评估其信用、价值,除非物流企业有地。所以,出于融资、上市等考虑,建设物流园区进入部分物流企业的议程。

  四、对电商平台来说,物流园区是线下的场景平台。

  上游自建电商和电商自建物流需要放在一起看。从长远发展来看,线上线下结合是必然趋势,建设物流园区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没毛病。从短期竞争来看,物流已经成为电商平台重要的护城河,比别人多走一步,有必要。

  自2016年提出以来,新零售概念已经成为现实,“线上+线下+物流”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标配。

  同业竞争。电商很火,但从2014年开始,市场规模增速不断下滑,市场容量、用户流量已经逐步接近天花板。电商平台追新、求稳并重,一边探索社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一边不断构建、加固物流这条护城河。

  跨界发展。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也更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社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的核心,就是对人的感性触达。电商平台要构建有温度的服务链条,这离不开物流。那么,电商平台跨界物流,建设物流园区,自然成为完善产业生态的必要举措。

微信图片_20210624152829.png


三、未来物流园区还会热吗?

  网络上有过这样的一个流传:中国物流园区的平均空置率约60%。也有多次物流园区投资过热的探讨。但从发展结果来看,我们国家的物流园区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目前,我们国家人均仓储面积为0.4平方米/人,而日本是4.0平方米/人、美国是5.4平方米/人。从这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6月4日,财政部发文,2022年1月1日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这是一个长期信号,土地出让收入的缴纳议价空间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断压缩、透明。在过程更加规范、全局更加统筹的情况下,不被待见的物流用地有望“守得云开见月明”。

  长期来看,物流园区还有一定的增量投放空间,并且在地区分布、功能调整、数字改造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存量改造需求,物流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物流用地环境更有保障。

  综合判断,物流园区还是会保持余热,但这肯定是一个总量增长、结构调整并行的淘汰出清过程。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