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国具身机器人发展方向

2025-01-20 10:56

  国外有人认为,人形机器人终是巨头的游戏,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将倒在商业化进程中。这不尽然,改革开放的历史已证明,我国的良好大环境,可以涌现出从初创到影响世界的大鳄。

  比如,伟景智能公司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搭载了自研的ViEye立体视觉系统,拥有亚毫米级别的精度设计,从底层上保证人形机器人在精细化场景的操作优势。能够实现高度精细化手眼伺服协同操作。


  但有一个担心是,除了华为少数企业,国内大厂并没有针对人形机器人推出专门大模型,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走分层端到端大模型路线,依托科技大厂多模态通用大模型赋能,自研操作小模型;而大模型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是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核心壁垒。

  我们提醒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平衡价格与技术、利润之间的关系,同时,希望行业通过加强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比如乐聚机器人通过融合鸿蒙生态链打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平台,借助鸿蒙资源优势,推出的“KUAVO”夸父机器人,能够基于鸿蒙生态,实现更大范围的落地场景探索。

  三、应用有突破

  如果说,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觉醒之年,那么,2025就会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作为AI领域极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


  工信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7年,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人形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制造业的智能变革,也是时代的要求,2025年至2030年,劳动力供给缺口预计将达到2000万人。BCC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价值目前约为78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底将达到1650亿美元,到2035年出货量将达140万台。

  工业领域将是人形机器人最先施展能力的舞台,预计从2025年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将大规模地进行自动化操作和生产过程中的人机协作,参与到危险作业的生产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直到2028年,消费市场才会迎来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进入。

  目前,特斯拉发布了Optimus在工业领域的新应用——分拣电池,展示了其在分拣效率、视觉与识别技术、动作协调与控制、手部灵活性和抓握精度等方面的升级。Figure AI与宝马达成合作,并向其交付了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Figure 01自主搬运箱子并准确地将其放置于传送台流水线上;

  Agility Robotics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初期业务探索主要聚焦在户外无人配送领域,尝试“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实施方案,在未获得良好市场反馈后,将目标转向仓储物流领域,专注于物料搬运任务。

  应用,首先要有应用方。比如德国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将大量采购人形机器人,用于其全球工厂网络。

  2025年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将加速突破,不再是“唱歌、跳舞”的玩具,而是能真正“干活”的工具。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正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

  我国有丰富的产业生态和消费场景,人形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从炫技走向场景应用,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半开放的场景做一些半结构化的工作;第二阶段是更加泛化的应用场景,第三阶段才是真正走入家庭。

  从我国企业个体来看,去年走在商业化前列的,大多都在战略合作和数据采集阶段,2025年有望放量,产业化落地。部分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在工厂、活动场所等实际场景中执行任务,标志着技术正逐步迈向实用化。

  华为去年9月下旬联合多类机器人厂商伙伴,正式启动了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产线上的广泛应用,解决更多实际难题,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地位。

  非夕科技人形机器人以精密制造为主,开发的Dexterous机器人以高精度的手部操作能力为特色,能够完成如精密零件装配、电子产品制造等高复杂度任务,已经在中国多个电子制造企业中投入使用,其精细化的能力为提升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持。

  从单产到量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量产要有生产基地,要有制造团队,并且,设计的型号是否为量产型号,还有,要建造自己的生产设施,并组建一支专注于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团队,开设生产线,配备组装机器人各部位的工作站、测试区域……

  量产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国际巨头马斯克表示,今年目标是制造数千台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未来两年每年翻10倍,我国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近。

  有报道,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4 年 12 月推出了四川首台全自主产权的双足式商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天行者 1 号”,今年 3 月开始进行部分量产。

  优必选在2024年半年报中提到,通过与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汽车及3C领域的公司合作,开始将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版本预计将在2025年中后期推出。

  智元机器人作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者,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在工业生产和物流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其灵活的操作能力与高效的运行表现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2027年间率先应用于工厂,我国是制造大国,有丰富的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为应用突破创造了条件。

  应用的突破,更要依靠技术突破;资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是更本质的内驱力。概括地说,人机交互、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这三大核心能力正逐步实现突破,催化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应用拐点。

  截至2023年,我国已累计申请6618件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成为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AI技术的进步为人形机器人注入了强大的“大脑”,使得机器人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决策能力;硬件技术的改进,使得人形机器人的行动能力得到了增强。

  具身智能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一个热门概念,强调机器人通过实体的物理交互来实现智能,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软件算法,改变了传统机器人只能按照预设程序执行任务,提升了交互能力。

  从应用角度说,技术的内驱力一定要和市场需求结合,了解终端客户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产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找准定位,以免机器人的技术与客户实际需求差异较大,导致供需错配。

  然而,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规模化初期,行业仍在致力于降本、提高产品精度和扩大规模,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